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迎来新一轮增长,特别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
同时,华培动力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先进制造企业,也是全球涡轮增压及排放系统关键部件的专业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营涡轮增压器关键部件、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放气阀组件、涡轮壳和中间壳及其他零部件等。
现在,新能源汽车大势已经形成,作为以燃油车零部件为主的华培动力公司又该怎么做呢?
12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 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1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启幕。
在此期间,华培动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怀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转型氢燃料电池空、冷系统
21世纪:如何看待汽行业的新能源转型?
吴怀磊:传统燃料汽车的技术开发已经达到了极致。在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从2000年的年产200多万辆到2017年超过2800万辆,然而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技术比如燃油喷射系统,以及涡轮增压系统等被全球为数不多的各个领域的寡头垄断,使得中国传统燃油汽车技术“空心化”,中国是全球第一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从而让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企业,包括整车厂家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商,与跨国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具有了同台竞争的机会。
21世纪:新能源转型的大潮下,企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还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吴怀磊:围绕“积极拥抱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新能源布局方面,公司选定了氢燃料电池领域,包括氢气系统、空气系统和冷却系统;具体产品覆盖从传感器到执行器到控制器等核心产品。
2020年底,公司收购无锡盛迈克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以盛迈克为起点,拓展公司智能传感业务,目前公司已进入博世供应链体系并开始供货;同时,公司在氢气电池领域与博世公司合作,在氢气电池领域展开智能传感器业务。制冷系统压力、温度传感器、氢气系统压力和氢气泄漏传感器等新能源传感器领域同步开发,为迎接氢燃料电池的广阔市场做了充分准备。
更有甚者,公司还开始在线控式底盘上控制高压传感器的开发,从而将公司的压力传感器生产线向高压延伸。
燃料车和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完全割裂,部分技术是可以通用或继续采用的,华培动力与控股股东共同投资设立华溪新能源,依靠原涡轮增压器材料、空气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氢能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总成产品,包括高速电机、电子控制,气浮轴承等完全自主开发,经过严格的试验和验证,即将投入批量生产。
依靠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的发展建立在电机电气控制核心技术上,使得后续同类系统或组件产品如氢系统、冷却系统等也能孵化出来。
氢气燃料电池的发展将大大加快。
21世纪: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双碳”战略的推进,是否会对传统行业如增压器产生冲击?
吴怀磊:可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在各国排放标准不断趋严的背景下,为满足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油车企放弃自然吸气发动机,转而选择更为高效、节能的涡轮增压器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达到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同时,涡轮增压器作为提升车辆动力性能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霍尼韦尔发布的《全球涡轮增压市场预测》,涡轮增压器的渗透率自2015年以来呈快速上升态势,并且未来渗透率仍然将进一步提升。
过去几年,公司传统业务也保持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碳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双碳”目标要求降低传统能源消耗强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涡轮增压器汽车的市场需求,从而对涡轮增压器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以“创新驱动未来”为愿景,积极拥抱汽车智能化的浪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推动公司的产业和技术升级,在“从零部件的生产到系统集成”、“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到以研发设计为主”、“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战略方向上不断的前进。
21世纪: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何时会大幅提速?与锂电动力电池二者是否矛盾?如何看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
吴怀磊:二者并非“有你没我”的关系。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低温起动性能很好,而且安全,排放出来的是水,对环境绝对亲和无污染。
目前主要问题是氢燃料电池的产业链还不完整,氢的制备以及储运成本过高,因此导致氢燃料电池使用成本过高;同时由于当前氢能源的规模很小,规模效应没起来,导致整个产业上零部件的成本很高。
但是,从今年开始,全球各个国家氢能源产业政策以及路线图的推出,尤其是中国以及各地方政府对氢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地,极大的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参照锂电池的发展节奏来看,今年可以看作是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元年”。
至于未来的市场格局,将会是氢燃料电池与其他电池共存的状态,并可能出现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互相搭配组合的状态。原因是,消费趋势要求未来的汽车需要兼具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而从目前供给情况来看,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都存在短板,将二者组合则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往期精选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