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春,高级工程师,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毕业后参与我国中压碱性制氧(氢)电解槽的研发设计工作,1996年进入考克利尔竞立(苏州竞立),作为特聘技术专家工作至今。
这岁月长河中,张祥春始终躬耕于碱性电解槽设计和技术人才培养。他说:练好技术,为我国制氢装备发展奉献自己,是他的初心使命;做好传承,激励更多技术人员由“工”变“匠”,是他的责任担当。
——
参与设计我国初代
中压碱性制氧(氢)电解槽
毕业后,张祥春开始从事中压水电解制氧(氢)设备研发设计工作,并作为单位相关课题组成员之一参与电解槽图纸设计。
“当时没有电脑,技术资料更是少得可怜。我们花了两个多月查找资料,先从CA主题索引hydrogen着手,然后再寻找制备prep,再寻找水电解by water electrolysis,再查压力下under pressure,过程非常困难,但好在中压碱性制氧(氢)电解槽成功地设计出来了。”
在课题组研发中,张祥春提出对设备压力(从6kg/cm³提升至32kg/cm³)、隔膜垫片的材料和结构等方面加以创新,其中对极框(即电解槽的外形)做出重大改进——将原来的蝴蝶形改成了圆形。
张祥春在绘制“蝴蝶形”极框与改进后的“圆形”极框
所谓蝴蝶形,是指上下分别有两只“耳朵”,用于氢氧出气和进碱液。(见池凤东所著《实用氢化学》)将极框改成圆形后,气液孔道均设置在圆环中,机加工更高效,这也为如今的中压碱性制氢电解槽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研制我国首台套
DQ375/1.6电解槽并牵头制定国标
进入考克利尔竞立(苏州竞立)后,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张祥春将公司创造为制氢装备新成果的孵化器。
2005年,张祥春带领技术人员研制的全国第一台单机产氢量375Nm³/h碱性加压水电解制氢产品。而后张祥春所在技术团队创新地采用了多孔镍电极、非石棉隔膜以及新型垫片材料,开发出江苏省首台套“高效节能型水电解制氢设备”,为我国碱性电解槽高效节能关键技术走向规模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另外,张祥春还作为GB32311-2015《水电解制氢系统能效限定值与能效等级》主要起草人,与行业先进专家们一起推动我国碱性电解槽的标准化。
考克利尔竞立单机产氢量1000Nm³/h碱性电解槽
面对诸多成绩,张祥春心态非常平和。遇到公司同事询问技术问题,张祥春也总是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无论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张祥春说,“我就是比年轻人多走了些路。考克利尔竞立有很多有梦想、有能力的人才,现在的科研条件也比我们那时候好得多。应该让他们放手去做。在碱性电解槽的创新研发上,能做的太多了。”
多年来,张祥春帮助公司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电解槽设计,拓展氢气站配套设备设计,同时深度介入氢气纯化及回收领域,不断推动我国碱性电解水制氢人才和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
从0到1再到X
激励技术团队发光发热
如果说张祥春对于我国初代中压碱性电解槽的贡献是从“0”到“1”的助力,那么考克利尔竞立的技术团队则是由“1”至“X”的发扬。
考克利尔竞立非常注重“老中青”三代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业二三十年的工程师、到海外一流技术和教育背景的硕博人才,再到专业的年轻骨干们,所有人才都能够在考克利尔竞立发挥所长。
考克利尔竞立技术人员工作中
在多年累积的技术基础上,考克利尔竞立技术团队陆续发展新的核心材料和结构,在单机产氢量、系统集成度、设备能耗、电流密度等方面不断突破,为客户提供了诸多个性化、高效、安全的绿色制氢解决方案。
同时,考克利尔竞立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中欧双研发中心”的企业,研发团队规模超50人。考克利尔集团氢能事业部中100余人均为技术研发人才。背靠张祥春等技术专家深厚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经验,依托专业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考克利尔竞立的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并将“全球领先”的口碑落到实处。
考克利尔竞立技术人员工作中
传承着张祥春为技术奉献的精神,考克利尔竞立致力于人才培养又不限于公司内部。在与高校联合的“产学研”活动中,不乏考克利尔竞立技术团队的身影。2022年,考克利尔竞立与苏州大学成立江苏省先进负碳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开展实验研究,为绿氢行业发展不遗余力。
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初代工作者们的艰辛,但正因身边有张祥春等前辈珍贵的坚持,才让我们更加对这个行业充满敬畏与热忱。在考克利尔竞立,张祥春无声地奉献着,但又有无穷的力量,激励着所有考克利尔竞立人为氢能行业发展全力以赴。
更多考克利尔竞立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