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广东抢滩“氢”经济发展重地,多家上市企业积极布局
作者:官方 来源:上海证券报 所属栏目:行业知识 发布时间:2022-07-20 12:01
[ 导读 ]全球氢能看中国,中国氢能聚焦广东。氢能被视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日益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

全球氢能看中国,中国氢能聚焦广东。

氢能被视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日益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跑道。对于能源供应强大的广东省来说,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未来氢能产业高地的布局。

2021年底出炉的“中国氢能示范城市政策竞争力15强”榜单上,佛山、广州、深圳、云浮四个城市上榜,广东数量居全国第一。

广东抢滩“氢”经济发展重地,多家上市企业积极布局

从2009年中国第一个颁布实施特殊氢能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的城市,到2017年中国第一个商业运营加氢站,再到2021年中国第一个省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正在不断锤炼“氢”功,占据氢能经济的制高点。

锤炼“氢”功:规划引领集群发展

广东省由佛山市牵头,与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阳江、云浮等城市合作,组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

“佛山发展氢能,从应用推广数量到应用场景,都走在全国前列。”佛山氢能产业协会会长林俊峰表示,自2015年以来,佛山开始讨论加氢站的建设和管理,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城市。

在氢能产业层面,佛山拥有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氢能有轨电车、中国第一座商业化加氢站、世界先进水平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百亿央企氢能项目等。佛山仙湖氢谷聚集了100多家氢能公司和机构,氢能产业链趋于完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秘书长张祎莹表示,以佛山为代表的广东城市在氢能发展方面起步较早,主要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从全国来看都非常有魄力。

2021年12月,深圳市发改委印发的《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完成氢能商业化,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广州也雄心勃勃。不久前,广州提出抢抓能源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打造氢能产业链,同时推进氢能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人才、资本、市场支撑,不断提高氢能产业发展水平,引领全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黄埔区于2019年宣布“氢能10条”,首先完成全国氢能产业链扶持。去年6月,升级版《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修订版)提出,投资落户公司最高奖励1亿元,设立氢能产业基金50亿元,到2025年完成氢能产业规模500亿元。

去年9月,财政部等五个部门共同批复广东城市群为中国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此后,广东省发改委明确,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确定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阳江、云浮等城市,组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

举足“氢”重:政策频出提前布局

随着可再生能源供应比例的不断提高,广东大力推广氢能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具有重要意义。布局越快,发展的主动性就越强。

“目前,氢能发展的关键是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考虑。”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氢能作为新型储能的重要性凸显,氢能必须逐步布局。

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省份,广东也是一个强大的能源需求大省,但能源供应结构并不平衡。其能源供应的关键来自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对能源缓存的要求较大。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的分析,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增加,导致上游发电环节的随机性增加,而下游需求一直存在随机性。两者随机性的平衡必须包括氢能以内的储能作为缓冲。未来,随着可再生资源供应比例的不断提高,广东大力发展氢能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佛山的带动和经验,包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相继增加。”张祎莹介绍,深圳选择继续投资氢能产业,表明深圳了解氢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关键地位,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根据区域集群建设产业链。

据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相关创新企业超过120家,还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和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领域龙头企业,协调国家领先的科研创新优势。

广东省燃料电池专家、广州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廖世军表示,近年来氢能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产催化剂出现,开始商业应用。目前,广州氢电中科已完成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产业化,不到三年的商业化进展位居全国前列,与爱德曼、上汽捷氢等顶级燃料电池公司达成深度合作。

“现在不做氢能会有未来吗?产业链不可能一天就出来。”林伯强表示,今年不会大力推动氢能发展,明年或后年也会提出,这是必须做的事情。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已出台54项政策,确保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广东省共有400多家氢能公司,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企业涵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等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氢”装上阵:上市企业各显其能

氢能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吸引了许多上市企业。迪威迅、洪涛股份、长盈精密、穗恒运A等从自身实际考虑,积极布局或延伸产业链到氢能产业。

7月初,迪威迅控股子公司迪威立方与雄川氢能签署了《氢能源自卸车合作经营》,目标为82辆氢能源燃料电池自卸车,将在广州合作经营。迪威迅表示,合作意味着该公司将正式进军氢能领域。

迪威迅氢能源加氢站

“企业看中氢能的发展前景,也看中粤港澳的大湾区的市场需求和潜力。”迪威迅董秘刘丹表示,企业正在从传统智慧城市工程类业务向轻资金和运营类业务转型,进军氢能行业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不久前,洪涛股份与深圳凯豪达氢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豪达”)成立合资企业,可以使用洪涛产业园区目前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发展氢能产业。凯豪达董事长陈凯家表示,双方共同建设产业园区示范项目,包括投资项目、产业研究、交流等。并在加强制氢、加氢等氢能产业链的合作。

长盈精密董秘胡宇龙介绍,公司主营新能源车和消费电子零组件,所以延伸产业链从事氢燃料电池的金属极板比较有优势。据介绍,长盈精密已基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关键技术,且形成了研发和生产所需要的设备配置、工艺条件和相关技术开发的人才团队,得到部分氢燃料电堆企业的初步认可。

穗恒运A通过发展氢能可以提升其供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能源企业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是聚焦主业,符合‘双碳’要求,公司需要提前布局防止错失机会。”公司董秘张晖表示,公司将依托广州市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联合会集聚优质资源,以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为平台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氢能技术,利用好氢能产业基金平台,择优投资前景良好的氢能项目。

“氢”舞飞扬:产业链条仍需完善

尽管广东在发展氢能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仍有一些短板问题需要正视,尤其是在氢气供应链的完善上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张祎莹表示,广东最初发展氢能是基于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更关注电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但目前在氢气供应链上仍需努力保障。

目前,氢气被归类为危化品类,制取必须进入化工园区。广东在化工产业的布局相较其他地区并无优势,现在申请建设化工园区的难度较大,导致氢气制取及降低使用成本变成无法绕开的问题。

一名氢能从业人员介绍,氢气作为危化品,按照要求运输不能驶入隧道等密闭空间,防止产生重大事故,导致氢气的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

凯豪达进入佛山氢能市场后发现,佛山氢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并且制氢总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现阶段氢源供应缺口仍然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进度。

凯豪达位于深圳的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

“佛山氢能发展的关键是成本问题。”林俊峰还表示,佛山在氢能下游的应用相对成功,但如何在上游使用氢气成本过高已成为一个限制因素,以至于此前出现众多氢能公交车无低成本氢气可用。

在本地化制氢层面,凯豪达试图“子母站”形式,即在佛山市高明区建设大型电解水制氢基地,根据规模化降低制氢成本,提供给当地其他加氢站,降低运输间距和用氢成本。

“由于受制氢制备提纯、运输半径等成本因素的限制,包括深圳在内的许多地区正试图实施制氢加氢一体站模式,有利于在适当的电价下供氢。”张祎莹表示,要给氢能产业更多的发展时间和耐心。广东要发展氢能产业,从政府到公司,加快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和落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