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北、广东、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全国多省市相继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发展氢能产业,将氢能概念带入“上升。”我的大A股一向对主题投资充满热情,按照字数越少主题越好的逻辑,“氢能”自然受到追捧。
记得上一次“氢能热”是在2019年,当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推进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资本市场迅速掀起了氢能热潮。美锦能源(000723.SZ)、雄韬股份(002733.SZ)等龙头股大幅上涨,其中美锦能源涨幅最高,高达五倍之多。
抛开市场情绪的变化,回到氢能源本身的基本面。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任何政策计划都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这将对氢能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美锦能源与雄韬股份股价走势,资料来源:雪球
说到氢能,以其零污染、高能、资源丰富等优势,常被冠以“终极能源”的称号,支持者自然也不少,尤其是近两年,氢能政策频频出台,不少投资者开始对氢能的未来充满期待,称氢能将与风电、光伏三分天下,一些理想主义者甚至认为氢能将取代风能、光伏成为人类“唯一的终极能源”。
然而,理想很美,现实很骨感。事实上,自从俄罗斯人在 1869 年编制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把氢放在元素周期表的首位,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氢的研究和利用,但氢能“终极能源”的理想却一直存在,保留至今。在科幻电影中,当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遍布全球时,氢能的应用还处于0-1阶段。
如何正视这个问题,我们不先否定市场对氢能的雄心勃勃的期望,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孤立地看待氢能,这不是简单粗暴的物理化学参数比较,把氢能、光伏、风电、水电放在能源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此,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波“氢能热”?氢能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01、熟悉又陌生的氢能
初中化学课本里有一个简单经典的化学反应: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燃烧后氢气又回到水中,整个过程没有副产物。同时,氢气的热值是化学燃料中最高的,同等质量下,氢气的热值约为汽油的3.3倍,天然气的3.4倍,煤炭的6.8倍。
更令人惊讶的是,氢资源极其丰富且容易获取,大多数氢元素以水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覆盖,氢无处不在,取之不尽。
氢气有这么多优点,制氢原理只需上过初中就懂,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很少使用它?用氢能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很难大规模使用。
客观地讲,氢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却又陌生的能源。毕竟,我们的生活场景与氢能几乎没有重叠,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电视上火箭发射的推力可以使用氢能。
0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 氢气从哪里来?
很可能不知道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氢生产大国,2020年中国氢气产量超过2500万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为什么要担心氢的来源?
事实上,虽然国内氢气总量很大,但大部分氢气是灰氢和蓝氢,并不环保。所谓灰氢,是指以化石能源为原料,通过甲烷蒸汽重整或自热重整制得的氢气,其碳排放量较高。蓝氢在灰氢的基础上,利用碳捕获或碳储存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说到这里,可以理解为,无论是蓝氢还是灰氢,都不是真正的清洁能源。
只有从可再生能源中电解水得到的氢气才能实现零排放,被业界称为“绿色氢气”,但绿色氢气年产量仅100万吨左右,占比不到5 %。归根结底是因为电解水制氢成本太高。
氢能对环境友好,且资源丰富,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在这方面是毫无疑问的。缺乏足够的绿色氢供应意味着连源头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各种下游应用也处处受限,氢能的理想也成了空中楼阁。
2012-2020年中国氢气产量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绿氢、蓝氢、灰氢示意图
2. 谁可以使用氢气?
假设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 1,那么问题 2 是“氢气可以用于谁?”。
未来氢能发展最有前景的场景之一是交通领域的燃料电池汽车,但燃料电池汽车也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正如我们在“今天的氢燃料电池相当于10年前的锂电池”中提到: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还存在系统成本高、使用成本高、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等问题。
国家对氢燃料电池的定位是对电气化的补充,毕竟制氢电价不可能比充电电价便宜。此外,氢燃料电池的效率不如锂电池高。所以,只要能用电,氢能其实是替代不了的。未来,氢燃料电池将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如重卡、长途客车、航空等电动化难以实现的领域。
根据2020年版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规划,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要到2030年以后。
2020版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资料来源:《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欧阳明高),光大证券
截至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为7350辆。据估计,这些车辆每年仅消耗30,000-60,000吨氢气,占比不到1%。相反,化学工业对氢气的需求量最大,约占90%。但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氢的需求不足以支撑氢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虽然国内氢气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行业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下游需求并未上来,供应没有动力。
国内氢气需求结构,资料来源:《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3、氢气如何到达终端?
即使解决了氢源问题,氢的运输也面临挑战。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氢气也是最轻的气体,其密度极小,脾气火爆(易燃易爆),导致运输成本高,目前普遍采用长管拖车储存和运输高压气态氢。
未来最理想的氢气运输方式是管道天然气运输,类似于天然气运输。但是,国内水平还比较落后。截至2019年,美国约有2600公里的氢气管道,欧洲有1598公里,但我国的氢气管道仍处于“百公里”水平,总里程约400公里。
氢气主要运输方式比较,资料来源:锦缎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从产业链来看,氢能仍处于商业化初期,从生产、运输到使用,各个环节都还存在制约,此次国家的燃料电池补贴政策与以往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明显不同。氢燃料电池采取“以奖代补”支持计划,要求符合条件的城市群申报燃料电池发展项目,只有国家认为你的地方适合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才会批准你的申报。
形势不容乐观另外体现在,我国氢能产业仍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研发投入通常仅在亿元级别,盈利水平相对较弱,主要依靠国家补贴。事实上,氢能的推广应用离不开能源巨头的参与,但从规划来看,进入氢能的行业巨头屈指可数,介入程度有限。说到这里,不难理解,为什么所谓的终极能量进展缓慢。
03.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终能源格局是什么?
1、光伏是主力军
我们先来看图。这是2021年上半年我国发电结构,火电占73%。据中电联统计,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0%以上,远超欧美国家。这是由于国家“煤多、油少、气少”的资源禀赋。
2021年上半年中国发电量结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中电联
国内火电以燃煤为主。如果要实现碳中和,首先必须拿煤炭开刀。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测算,在碳中和目标下,煤炭比重将降至5%以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
问题是,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谁是主力军?
让我们谈谈水电。顾名思义,它需要依靠水来发电。但是,目前中国主要水电资源有一半以上正在开发中,只有雅鲁藏布江流域有更多的资源有待开发。总体而言,由于环境限制和资源开发难度大,水电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
让我们谈谈核能。听起来高大上,安全隐患最大。包括技术设计的隐患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此外,他们还面临核废料处理的污染问题。日本福岛核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只有法国将核电作为主要能源。目前,德国、瑞士、瑞典、奥地利、日本等许多核电大国都宣布放弃和逐步淘汰核电,美国的核电站也面临着关闭潮。
最后,让我们谈谈风能。风能的总量实际上是有限的。如果用来发电,风速会下降,自然大气流动会受到影响。限制行业内还没有定论。如果在地球表面安装了大量的风力发电机,是否会影响季风,进而是否会影响气候。
从长远来看,全球必须将可再生能源引入千家万户,而水电只能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使用。由于其特殊性,核电只能建在远离人群的海边或岛屿上,风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南沿海,光伏是最少选择的地方。从农村建筑的屋顶到戈壁沙漠,再到火星,只要有光,光伏就可以工作。
综上所述,能源供应最丰富、对环境影响最小、场地不受限制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最终是光伏,全球光伏终端需求持续增长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据BP能源预测,到2060年,我国将实现碳中和,我国光伏发电提供的能源占比将高达35%,远超风电和氢能。目前,光伏发电仅占2%。可以想象,未来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姑且不论,光伏板块为何持续上涨?其实背后的逻辑就在这里。2020年以来,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股份(601012.SH)市值涨幅均超过3倍,光伏领军企业受到明星资本追捧:2020年底,易方达、睿远基金、朱雀基金、云南能投等多家投资机构竞相参与了通威股份的定向增发。2020年,隆基的单晶硅片产能利用率也将达到95%,单晶组件产能利用率将达到90%左右。
2060年中国能源结构预测图,资料来源:BP Energy Outlook 2020
2.氢能是很重要的辅助
我们认为,更准确的氢能定位是“辅助”的。
实现碳中和,需要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推进深度脱碳。对于电气化无法转型的场景,氢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重卡、航空和长途运输外,还有钢铁行业,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氢能炼钢目前正在寻求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如果氢能冶金技术通过,钢铁行业将不再是夕阳产业。氢能将使许多难以脱碳的地区实现碳中和成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光伏、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外也陆续出现了超大型储能项目,不少企业纷纷投资储能行业。
在今年3月的《碳中和的“龙脉”:储能》报告中,我们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储能,储能将成为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存储成本较低,可以作为电能存储的补充,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加快发展储能。
04、氢能发展急需的两大动力
1.政策补贴缺一不可
在能源革命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新能源汽车,中国都是最大的市场,但在氢能领域,我们落后了。
虽然氢能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并确定了重大规划和方向,但氢能专项规划尚未出台。长期以来,氢气作为一种危险品,一直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现在氢已经从化学工业扩展到能源属性,现在它要被视为常规能源。添加氢气就像添加汽油一样。因此,如何规范使用是当务之急,这个问题也必须解决。
自2019年将氢能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但氢能项目业绩仍无明显变化。此前,氢能在新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并不明确。回顾历史,无论是新能源汽车、风电,还是光伏,这些产业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规模,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2.足够便宜的绿电
电动汽车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动力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氢能的推广需要电解水制氢成本的大幅下降及其广泛应用。
绿电的来源是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但现在光伏和风电的价格还不够便宜。虽然现在风电、光伏发电的简单发电成本低于煤电,但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考虑输电的成本、电能入网的比例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还得继续下降,才能实现真正的低价。
说到降本,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光伏降得最快。从2010年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7%。未来,随着太阳能电池板寿命和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光伏发电成本将继续下降。根据BP发布的2020年能源展望数据,到2050年,光伏发电成本仍将比2018年降低70%。
未来30年光伏成本下降曲线,资料来源:BP Energy
另一方面,氢能的发展也需要光伏企业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通威以“渔光一体”为先导的“水下养鱼、水力发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建成基于“渔光一体化”的光伏电站45座,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GW,这种模式正在全国推广。
令人期待的是,除了通威、隆基等光伏行业老牌龙头外,新势力也在加速布局光伏行业:今年6月,特斯拉官方宣布将在中国成立“特斯拉能源”“部门。向国内市场销售太阳能屋顶系统;9月,华为与河南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全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高标准建设。
通威股份的“渔光一体”项目,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05. 未来能源系统盛开
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巨大。此时,政府已经设定了2030年的碳峰值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势必面临诸多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碳中和的目标对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氢能从此进入能源转型阶段。
未来的能源需求必须多样化。光伏、风电、氢能、水电缺一不可,都有自己的定位。如今的氢能仍处于商业化初期,在生产、运输和使用方面存在重大瓶颈,氢能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贡献,共同努力,实现质的突破。光伏产业的快速增长和成本下降将成为氢能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将彻底解决绿色氢的来源问题。
氢能能走多远,取决于光伏能走多快。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