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重庆日前启动了“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计划在2025年前投资大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同时建设加氢站。该项目中,东方电气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成渝氢走廊”首期三条重卡示范线。东方电气董秘龚丹表示:“东方电气已经制定了‘三位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战略,以成为氢能领域内一流的核心装备研发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氢能产业链的整合高地。”
掌握关键技术
日前走进东方电气,看到该公司办公大楼前空地停满了一排载有公司氢燃料电池的商业车辆,其中包括巴士、物流、工程专用车辆等。
自2010年起,东方电气开始独立开发氢燃料电池,攻克了一批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底层技术,掌握了高性能长寿命膜电极、大功率电堆、高效率发动机系统及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等环节技术,实现了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并在西部拥有唯一一条年产能1000套燃料电池的自动化产线。
2017年,东方电气推出了首代氢燃料电池,2018年将公司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行,共计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投入使用。
东方电气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已掌握膜电极、电堆、系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龚丹表示:“东方电气膜电极氢燃料电池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开发了第四代膜电极产品,其使用寿命不断提高,功率密度超过1.6W/平方厘米。公司研制的电堆功率达到千瓦级,自主研发的能达到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东方电气最新一代的Olas系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重要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并且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制的高海拔地区燃料电池发动机。
去年10月,东方电气旗下东方锅炉自主研发的四川第一台高压储氢容器在德阳制造基地制造完成。龚丹表示:“该公司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的加氢站已经投产,在成都市郫都区的加氢站即将开放。此外,公司还计划在贵阳、雅安、内江等城市建设加氢站。”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主要是示范工程。”龚丹表示,“但从长期来看,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氢能产业发展目前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安全可靠地降低成本。”龚丹指出,“电解水制氢的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技术上没有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一度电制出来的氢气还原不了一度电的成本。由于水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制氢成本有望降低,特别是利用夜间水力发电所产生的剩余电制氢,基本可实现零成本。”
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东方电气,正是抓住机遇,建设“成渝氢走廊”。与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组建“成渝氢走廊”技术创新生态圈联盟,开展“成渝氢走廊”技术创新联盟,针对中远途、中重载、坡道、短倒运输等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验证。
产业高度协同
东方电气制定了“三位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旨在成为一流的核心设备研发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三位”指制氢、储运氢和加氢,“一体”即以氢燃料电池和重要零部件的研制为发展载体。
龚丹指出,东方电气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央企平台优势,研发实力雄厚,积累了一批专业人才,并专门设立了中央研究院。东方电气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前端氢气制储运加到后端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产业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在市场扩展方面,东方电气希望覆盖第一批氢能示范城市群,同时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今后氢能行业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龚丹说:“我们希望不仅可以向客户提供设备,而且可以在加氢、储氢、氢气运输等方面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保证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建立氢能产业链的整合高地。”
往期精选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