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能源巨头氢能棋局落地上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作者:官方 来源:21世纪经济导报 所属栏目:团队报道 发布时间:2022-08-01 10:45
[ 导读 ]7月29日,能源巨头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成立合资企业——上海申能壳牌新...

7月29日,能源巨头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壳牌中国)宣布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集团)所属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成立合资企业——上海申能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双方将根据合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建设加氢站网络。

据了解,合资企业将在未来五年内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建设6至10座加氢站,到2030年建设30座加氢站,每天为约3000辆燃料电池卡车或公交车提供氢气。

短期内,这些加氢站将使用当地化工行业的低排放工业副产氢。中长期来看,壳牌中国和申能集团将探索直接参与绿氢生产的机会,为这些加氢站提供绿氢。

近年来,壳牌与申能集团在氢能赛道上继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壳牌中国与申能集团正式宣布合作的前夕,上海正式发布了《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培育和壮大氢能等绿色低碳循环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壳牌中国与申能集团的合作,无疑将带动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的“化学反应”。

两大龙头加快氢能赛道布局

随着“低碳”“净零排放”呼声的高涨,清洁能源的发展迫在眉睫。其中,作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氢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的特点,促进交通、工业等能源终端和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此外,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也在如火如荼地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计划,氢能发展地方潮涌。

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壳牌和申能集团也将氢能赛道的布局视为转型抓手。

壳牌是一家全球能源和化工集团,其主营业务是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研发化工产品、差异化成品油及煤气化技术。申能集团主要从事电力、燃气等生产供应和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管理。

早在2007年,壳牌和同济大学就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建立了加氢站,这是上海第一座加氢站。

2020年11月13日,张家口市交投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张家口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壳牌成立的合资公司。2022年1月8日,合资企业启动了一期2万千瓦电解水制氢项目,二期产能将扩大到6000万千瓦。该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之一,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为张家口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约50%的绿氢供应。

2022年6月20日,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壳牌签署战略协议,将与能源转型和低碳领域深入合作。7月29日,壳牌中国与申能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发展加氢站网络。

事实上,壳牌的氢能棋局遍布世界各地。在美国加州,壳牌与丰田和肯沃斯合作开发了三座大型加氢站;在德国莱茵兰,壳牌启动了欧洲最大的氢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项目,开始生产绿氢。

申能集团提出“三纵三横”氢能发展战略。“三横”指第一横打造上海氢能基地,第二横建设省外氢能产业链应用一体化基地,第三横打造多场景应用。

“三纵”上游以氢气制备为中心,关注绿电制氢、生物质能制氢等,布局电解槽技术及相关企业;中游以氢能储运为中心,聚焦高端氢能储运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服务;下游以燃料电池电堆为中心,打造申能燃料电池产业集群。

申能集团对氢能的投资覆盖“制储运加用”等环节,包括瑞必科、浙江蓝能、氢晨科技、鲲华科技、氢蓝时代等企业。

此外,申能集团还向全国传播了自己的氢能生态链。例如,在上海临港四团,申能集团在中日产业园区开展绿色制氢示范项目——“光伏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

在山西,申能集团与吕梁市政府合作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与煤化工龙头企业潞宝集团合资开展制氢、加氢站建设经营、车辆运营等业务。

在内蒙古包头,申能集团与包头地方政府、远见能源和包钢集团合作,共同研发氢能生产技术,加快能源转型。

壳牌“联姻”申能的区域效用

根据双方合作计划,壳牌中国与申能集团合作建设的加氢站网络将于2030年达到30座加氢站,每天可为约3000辆燃料电池卡车或公交车提供氢气。这些加氢站将在短期内使用当地化工行业的低排放工业副产氢,壳牌和申能也将探索直接参与绿氢生产的机会。“使用工业副产氢是一种更实际的策略。这种氢相对便宜,但工业副产氢的问题是不能自由供应。副产的量取决于主产品的量。如果短期内对氢的需求不高,壳牌和申能的策略是正确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教授、研究院于庆凯表示。

“从长远规模化制氢发展来看,我国提倡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方向是正确的。”于庆凯表示。

对于这种合作,壳牌也明显看重区域市场。

今年5月,《上海中长期氢能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落地。《规划》强调,上海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

壳牌表明,上述加氢站网络建成后,将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公路货运、公共交通、市政服务、港口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上海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发展。

“希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安全、可靠、先进的氢基础设施,协同更多力量助力氢能产业发展,为国家和上海的能源转型做出贡献。”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也表示。

近年来,能源巨头在可再生资源制氢上“圈地发力”例如,中石化在中原油田启动首次兆瓦级电解水制氢项目;在新疆启动了中国第一个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宝丰能源投资10亿元在宁夏宁东设立全资子公司,根据太阳能发电制取绿氢;隆基股份投资100亿元研究电解水制氢,初期达到年产500兆瓦。

不仅在制氢领域,“大佬们”在氢气“储运用”加大力度推进能源应用转型。例如,中石化于2021年开工建设“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将此种新型材料应用于氢储运环节,将提高氢气储运设备的性能;中国能建投资214亿建设4000兆瓦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等。

“一个新兴的优质行业肯定会发展过热,但氢能产业的未来可以期待。”于庆凯说。

相关内容:

壳牌将通过新合资企业在亚洲建立“首个”加氢网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