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在济南签署了“共同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意味着山东已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规模推广氢能应用的示范省份。该项目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有效途径。
为什么要推广氢能?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氢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亿吨。其中,中国排放量98.3亿吨,同比增长3.4%,占全球总量的28.8%,分别是美国和欧盟的2、3倍。作为多年来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承受的国际碳减排压力日益增大。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而“碳中和”,即人工排放源与植树造林、碳收集和密封技术等人工吸收碳汇平衡,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据了解,氢能是典型的二次能源。通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冗余电力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纯化等多种形式的氢气制取,可实现大规模储能和调峰。氢能具有零排放、高效、来源广泛、可储存、可再生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家庭能源等领域,已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
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氢能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为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有效途径。从提高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促进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减少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的能源对外依赖。
为何选择山东?
产量最高,技术优势
首先,山东氢气资源丰富,年平均氢气产量约260万吨,居全国第一。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四、第五。剩余电力可有效应用于电解水制氢,具有大规模制氢的良好条件。
其次,山东省发展氢能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目前,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聚集了一批重点氢能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拥有氢能制、储、运、加等上游供应环节、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零部件、整车整机及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资源,重点企业(研究机构)近百家,特别是山东重工、山东能源集团、东岳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
如潍柴集团牵头建设山东省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燃料电池领域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优势,建成了覆盖“电化学-单电池-电堆-发动机-动力系统-整车”的全套研发试验台架,样品生产和中试能力;东岳集团建成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生产的质子交换膜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
此外,山东还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4项氢能相关省级政策和15项地方市级政策;发布了《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营规范》、《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
作为能源生产消费大省,山东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较高,电力消费中煤炭电比重较高的“两高”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山东省率先开展“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将为山东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山东将怎么做?
打造全国首条氢能高速公路
据悉,“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计划选择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个城市共同组织开展示范。实施周期为5年(2021-2025),重点围绕“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建设目标,通过纯氢管道运输、氢能利用进入工业园区、社区建筑和交通运输能源、港口、高速等多场景应用示范,建设第一条氢能高速走廊,第一个万台氢能综合供能装置示范基地。
具体来说,将围绕济青高速升级改造,建设2个氢能零碳服务区和1条氢能高速公路;围绕山东港口升级港口运输设备,建设2个氢能港口,实现“港口-高速-干线物流”氢能商用车应用示范;建设3个氢能科普基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围绕工业厂区、物流园区建设4个氢能工业示范园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氢,建设5个氢能社区,实现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机超过1万户,应用范围超过10万户的示范规模;通过氢能港口、氢能高速、氢能城市建设,推广应用6000辆燃料电池车辆,建设覆盖氢能的“制-储-输-用”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此外,根据《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山东省规划到2025年,氢能将在商用车、乘用车、船舶、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共推广1万辆整车,建设100多座加氢站,燃料电池固定发电装机容量200兆瓦,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