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伴随着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能源产业和技术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绿氢发展将加快步伐,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能源、安全多领域协同增效。”在最近举行的全球绿氢大会中国区域平行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绿氢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
解振华指出,绿氢的发展符合全球低碳转型和创新的总体趋势。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灵活的能源载体和工业原材料。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是绿色、最低碳的方式,可以成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或储存转化载体。“绿氢在石化、电力、冶金、水泥、化肥等高排放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促进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关键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同时,出台了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提出促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强氢能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探索氢能在工业、运输、建设等领域的应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20万吨。
“2021年,中国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亿千瓦。在绿氢制造、供应和产业发展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市场和投资前景广阔。目前,中国在制氢储运、加注技术、交通运输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解振华强调,中国将继续创新绿氢技术、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应用市场,为全球能源安全、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人类要解决气候问题离不开氢能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对氢能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绿氢相关大型示范工程的部署尚未完全启动。干勇认为,氢能应用和其他能源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绿氢制取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设备、消费渠道等因素。单一、零散的规划只能进行一些技术验证、装备和材料验证,无法获得规模化、经济性的绿氢。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统一协调规划,加快多个绿氢示范项目的建设,推广成绿氢示范区,然后开放整体技术产业链。
此外,还需要制定国家层面的绿氢标准。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林聪表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绿氢标准,绿氢的定义
干勇还表示,碳当量只是绿氢标准的指标之一。除了不同的碳排放量和制作工艺外,还应区分绿氢的具体应用领域。他强调,氢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生产方式的绿氢制取、储存、运输和使用应形成不同的标准定义。
“当前阶段,中国绿色的开发和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政策、资金、标准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与各国开展政府间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智库之间的技术产业投资合作,追求双赢的合作。”解振华进一步指出,绿氢的发展是国际气候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国家将绿氢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蓝图。“在绿氢领域,
往期精选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