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惹眼的氢能领域有什么魅力?
作者:官方 来源:能源圈 所属栏目:行业知识 发布时间:2022-05-16 15:47
[ 导读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美元。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到2050年,...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美元。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5%。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7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达到5.2亿吨。根据麦肯锡2017年发布的《2050年氢发展蓝图》,氢能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氢能产业正在全球掀起前所未有的商业势头。

全球争相在氢能产业发力

根据国际氢能理事会发布的《全球氢能观察2021》,截至2021年2月,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发布氢能路线图,不少经济体已将氢能产业发展提升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自2021年2月以来,全球已有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启动。

日本于2017年12月公布了《氢能源基本战略》,计划到2030年用氢能发电代替天然气发电;

2019年初,韩国发布了《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提出2030年进入氢能社会,2040年将燃料电池产量扩大到15GW;

2019年11月,美国燃料电池和氢能协会发布了《美国氢能经济路线图——减排及驱动氢能在全美实现增长》,预计2050年氢能将满足14%的美国终端能源需求;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宣布了《澳大利亚氢能战略》,确定了15个发展目标和57项联合行动;

2020年6月,德国公布了《国家氢能战略》,为此,在氢气制取和应用领域共制定了38项措施;

2020年7月,欧盟发布了《欧盟氢能源战略》,计划在2050年将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12%~14%;

2020年11月,智利发布国家绿氢战略,到2030年生产世界上最便宜的绿氢,并于2040年成为世界三大氢出口国之一;

2020年12月,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氢能战略》,该战略从8个方面提出了32项关于加拿大氢能发展的行动;

2021年6月,美国宣布“氢能源地球计划”,提出10年内降低绿氢成本80%的目标,美国能源部宣布拨款5250万美元资助31个氢能相关项目。

鉴于氢能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许多国家将氢能的发展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中国许多省(市)不甘落后。先后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大力推进氢能发展,通过加强顶层发展政策指导,逐步明确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应用示范建设,继续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出台,截至2021年8月底,中国已有近30个省份、直辖市发布了氢能发展相关政策和计划,其中5个省发布了氢能整体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2025年前,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链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根据《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加氢服务网络提升工程、氢能多元化利用工程、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工程、产学研服务保障项目等8大工程,谋划布局128个氢能项目,构建“一区、一核、两带”产业格局;

根据《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氢气制、储、运加技术将取得阶段性突破;

根据《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到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绿氢产业制取能力达到50万吨/年,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此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出台了专项政策,大多数其他省份已将氢能相关发展计划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或整体能源发展计划。

我国氢能产业链布局逐步稳定

氢能产业跨境发展。随着大量央企率先布局氢能产业链,氢能时代即将到来。山东、浙江、福建等省相继出台氢能产业园和加氢站建设规划。2020年,我国氢能产业投融资规模为712亿元,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投融资规模为515亿元。

产业矩阵已经初现雏形。中石化提出将氢能整个产业链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业务,锚定中国第一大的氢能公司,建设大量的供氢中心和加氢站;国家电投集团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研发;国家能源集团布局从氢到加氢站的整个氢利用产业链;中车集团布局氢燃料电池客车、氢能源有轨电车。目前的市场格局大致如下:制氢产业链细分领先的宝丰能源、产业链细分领先的厚普股份、富瑞特装和中国石化、电池电堆产业链细分龙头的亿华通、氢能配件细分龙头的雪人股份和汉钟精机、电池系统集成细分龙头的雄韬股份和大洋电机、燃料电池汽车细分龙头的美锦能源和潍柴动力。

“中国方案”扬眉吐气。中国首套采用E-Gas技术的煤制氢联合装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连续平稳运行270多天,总产量超过5.5万吨。我国煤气化制氢技术的应用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经过四年的探索,中海炼化逐步总结出一套实现煤制氢装置长期运行的操作经验,为全球E-Gas煤制氢技术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一套成熟的“中国解决方案”,并逐步在国外推广应用。

如何走未来的路

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带动效益强。预计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这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我们应该在氢能热中保持冷静的思考。各地要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地方财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理性布局,避免一哄而上、低质竞争。

因地制宜、因事定策。今年3月,在发改委举办的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各地方在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支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按照《规划》统一部署,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造成基础设施和资源浪费。各地方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合理布局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等产业链相关项目,稳慎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格落实能耗管控责任和生态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运营标准规范。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

在氢能热中保持冷思考。一些地方把培育氢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新动能,开展了整个产业链的布局,缺乏对当地氢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的客观分析,显示出热情高涨和竞争加剧的趋势。中国拥有多种资源和能源禀赋,在能源选择和经济监管方面有很大的回旋空间。各地区应从实际出发,从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和当地财政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合理布局,不能盲目跟风搞政绩工程。

随着剩余风光电的增加和电解设备价格的下降,未来绿氢的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氢能产业的发展和氢能生态的建立与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密切相关。随着中国能源转型战略的实施,氢能产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南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