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的发展再次受到国家的重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促进氢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于10月11日组织召开了系列座谈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能源局有关部门、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及市场围绕制氢、储氢、运输、充氢和最终使用的全产业链。
研讨会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氢能产业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多元化示范应用、建设清洁低碳供应体系、建立和完善行业基础标准等问题。根据《2020年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中国对氢的年需求将从3342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3715万吨,到2060年将增加到1.3亿吨。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生产2050万吨氢气,比2019年增加30万吨。
各方一致认为,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特易阳光新能源总裁齐海珍向记者表示:“除了制氢成本外,‘制氢环节’基本没有障碍。‘瓶颈’问题出现在中间环节的‘储氢运输’上。”
中关村发展专家组高级专家、中国能源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晓宇告诉本报记者:“氢能产业健康发展,还要做好工业化发展路线图,避免”和“一”和“油炸”概念的哄骗和“盲目投资”,发挥好市场引导的作用,完全靠国家补贴找不到出路。
加强顶层设计
本次研讨会的重点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在这方面,气Haizhen告诉本报记者,发改委强调坚持顶层设计和完善政策体系,是确保高质量的实现国家“1 + N”的政策体系,全国国际象棋板的基础上,负责整体的情况,突出低碳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主线。“N”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还应根据“1”主线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分解“N”多个具体流程和目标,便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实施层面的具体实施和机制评估。
在董晓宇看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也是国家推动氢能发展的审慎、稳健、有序之路。
前几天国家还鼓励推进氢汽车示范城市群,现在国家发改委又强调要有序推进,可见国家对氢能产业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双碳减排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在未来能源系统充当主力军的角色,它将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能源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在新老能源替代月经初潮的革命时期,而在“百年能源供给与消费大爆炸”的启动期。
董晓宇表示,国家发改委组织了一系列氢能产业座谈会,表明从国家层面推进氢能发展的战略部署已逐步落地,进入有序实施的轨道,这是支持新能源轨道的强烈信号。新能源是中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碳中和的重要支柱。因此,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频频出现,是要从政策角度提供积极的引导。
近年来,以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系统发展迅速。我国的能源消费转型时代已经到来,氢能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氢能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Haizhen看来,稳定有序的推广总结之前的中国政策规划路径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和其他行业的补贴,从经验中学习,以确保有更少的曲折和挫折,使氢行业更加稳定和长期的发展。
成本“脖子”,避免“油炸概念”
国家政策为新能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氢能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氢能开发和利用的成本真的很高,氢气生产和储存过程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这还没有达到主流能源消费的临界点,”齐说。
氢能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战略储备能源,以满足全球多样化的能源需求。在汽车燃料电池、住宅供暖、炼钢等领域,氢能产业规模有可能超过光伏、风电、锂储能,成为未来新能源领域的新领军者。
“除制氢成本外,‘制氢环节’基本没有障碍,‘瓶颈’问题出现在‘储氢运输’中间。”齐海珍表示,由于氢气站与下游应用终端的体量和数量小,匹配不均匀,氢气供需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氢气以高压气体、低温液体储运为主,其性质的for也制约了“制氢—加氢一体化”的发展,这是客观存在的许多缺点,这需要更多的政策制度创新,试探性的尝试以及相应的评价、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除了成本问题,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一个工业化路线图。董晓宇还表示,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产业发展路线图,避免盲目投资“概念投机”,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依靠国家补贴。
“在政府层面,要建立支持市场和企业的政策保障体系,既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又要发挥市场的动力。”董补充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