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氢能产业将入爆发期
在资本市场,不少嗅觉灵敏的A股上市公司已抢先一步跨进燃料电池“商业圈”。业内人士认为,氢能早已过了“概念性”的阶段,现在要进入踏踏实实干的阶段。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进入一个爆发期。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推广阶段。
A股公司加速布局燃料电池“商业圈”
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再次将氢能产业推向风口。由于目前成本相对较高、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研发周期较长等原因,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时机未到。“但加氢站的投入使用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标杆性意义,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燃料电池汽车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但加氢站的投入使用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标杆性意义,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共有6款燃料电池车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而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燃料电池车则为5款。据了解,目前还有10多家企业在申请入选推广推荐车型目录资质。
为进一步加快实施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业务,大洋电机今年7月份公告,公司拟与聊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指定投资公司、中通客车合资设立子公司,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燃料动力总成系统”、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研发等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6亿元,建成后总产值达100亿元。
作为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新三板公司亿华通透露,当前,公司与福田欧辉联合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电池团体客车,加氢10分钟即可续航500公里。该款客车在2016年成功斩获全球首例百辆订单,实现批量化生产,并且首批三十辆即将交付客户,用于北京市地区运营。
此外,今年上半年,亿华通子公司与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务合同》。根据该合同,中植新能源将向亿华通动力采购300台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品。该项目将于2017年完成第一阶段,于2018年内完成全部采购产品交付。
德威新材今年5月份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与上海汽车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合作建设一条燃料电池客车“太仓-上海虹桥枢纽-安亭”的示范路线。德威新材今年初成功入股美国混合动力有限公司并控股其旗下子公司美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取得了完整的从质子交换膜到动力总成的整个技术链。
氢燃料电池已商业化推广
国家政策还是以示范为主,未来产业技术好的区域自然能抢占先机,切分更多的市场蛋糕。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
10月18日,2017年北京国际风能与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产自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续航能力长、适用地域广等诸多特点,目前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推广阶段。
在此间举行的“氢产业·氢生活·氢未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业内人士认为,氢能早已过了“概念性”的阶段,现在要进入踏踏实实干的阶段。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进入一个爆发期。
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吉林长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也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全面发展。
目前,各地也正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发展。2017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于2025年建成50座加氢站,到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总体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
而上述来自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则包含氢能乘用车、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以及燃料电池物流车等多款车型。同时,2016年5月,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巴拉德签署引进9SSL电堆生产线技术协议,在国内建设年生产两万台电堆和5000套系统的首条商业化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生产线。该项目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投产,首批试制电堆样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划今年生产3000台9SSL电堆,系统集成1000套。
“氢能的发展不是初期,现在已经很热闹了。有人跟我说现在氢能市场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在我看来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全国氢能标准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陈霖新认为,氢能早已过了“概念性”的阶段,现在要进入踏踏实实干的阶段。
佛山市委常委、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许国则判断,国家政策还是以示范为主,未来产业技术好的区域自然能抢占先机,切分更多的市场蛋糕。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
应用需标准化护航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氢能产业已从“概念”走向应用,但产业未来的深入发展尚需标准化护航。
在全球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的大背景下,氢能源凭借其完全环保的特性,已经成为国际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也已被明确列为《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15项重点任务之一。氢能除了被寄希望于通过燃料电池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被期将在电能转换、解决电力弃风弃光问题方面做出贡献。
全国氢能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三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陈霖新研究员认为,当前在我国发展氢能产业的政策、战略部署已经具备,应该是更需要“干实事”的阶段。而在谈及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佛山市副市长、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许国认为,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
在谈及国内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时,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及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东生指出,我国的氢能发展比国外的发展速度慢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于国内没有及时把氢能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的问题。全国氢能标委会主任委员马林聪介绍称,我国于2008年成立了氢能技术标准委员会,目前已完成了21项氢能方面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技术标准,但这些还不够。例如,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撑,加氢站等氢能产业产品的社会化推广受限。此外,目前针对氢能产业界“谈氢色变”的观念问题,也同样需要用不断完善的科学标准来解决。
(以上内容综合自中国金融信息网、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网等。)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