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馆鸟巢举行。在“折柳寄情”的声声送别中,冬奥会以独特的“中国式浪漫”结束,再次让世界惊叹。回顾冬奥会,“绿色冬奥”已成为比赛之外的另一个热点。从“变小”的主火炬到场外的氢燃料汽车,低碳、环保概念涵盖了运动员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根据北京冬奥组委会发布的数据,冬奥会示范运行了1000多辆氢燃料汽车,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这不仅是氢燃料汽车的产品验证过程,也是过去10年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推广的成果。
冬奥会上的“氢元素”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隆重举行,让世界大吃一惊。其中,从“大火”到“微火”的主火炬成为观众的惊喜。主火炬使用的燃料是氢气。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主火炬每小时消耗5000立方米左右的燃气相比,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产生的碳排放量仅为2008年的1/5000左右,充分实践了“科技”和“绿色”的办奥理念。
“绿色冬奥”的另一个主要体现是1000辆氢燃料汽车,配备了30多座加氢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被称为“终极环保车”。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城际、低温环境和燃料补充效率要求方面也更具优势。
事实上,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就有了个位数的车辆示范运行。但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长,进入门槛高,当时的技术成熟度与现在大不相同。经过十多年的培育,行业技术水平、材料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北京冬奥会选择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绿色冬奥”理念的践行,足以表明国家对氢能产业应用的初步认可;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成功服务冬奥会,也足以证明技术路线的可靠性,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推广和支持已经变得非常冷静和理性,特别是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国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更加有节奏和规律。
“氢”风背后:政策稳步推进,各地加紧布局
从建立电动汽车“三纵三横”战略,首次以燃料电池为国家研发重点,我国氢燃料电池推广政策经历了从调整到稳定的过程。
2002年,“十五”国家高科技技术发展规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确立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为“三横”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2019年,国务院首次将“推动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氢能发展的新篇章。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个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地区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明确了氢能作为未来潜力产业的重要地位。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能多元化利用。
随着2021年下半年以来氢能政策的升温,全国氢能产业再次迎来发展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0个省,150多个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氢能发展,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据统计,2022年1月,全国共有15个省市出台了28项氢能相关政策。山东、上海、甘肃、四川、宁夏、天津、浙江、江苏等8个省市1月出台了不止一项氢能相关政策。
政府部门经常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进一步发布有利信息
除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还以“一把手”、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促进等有关部门访问氢燃料相关企业的方式,表示对氢燃料产业的发展表示支持。
以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企业骥翀氢能为例。自2021年11月以来,近10个政府考察团进入骥翀氢能,包括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苏州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汤宁、张家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邵军民、常州科教城党委副书记王元兵等政府考察团进入骥翀氢能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生产基地,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局长陈文星一行来到上海骥翀氢能总部参观交流。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考察了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企业骥翀氢能
政府考察团表示,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希望在政策的参与和支持下,骥翀氢能进一步发展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核心技术,完善、深化、扩大、强化金属双极板关键部件技术,共同创造氢能产业高地。
对于氢燃料电池这个新兴产业来说,在许多政策缺乏执行规则或政策资源无法考虑的情况下,很难成为政府案头的重要工作。如今,政府代表团的实地考察反映出氢燃料产业已经进入了政府领导人的视野,政府资源的配置将增加,鼓励政策也将得到落实。从氢能发展专项政策的频繁出台到相关人员的实地考察,反映出氢燃料电池产业真正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
根据各省市的规划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1000多座加氢站,推广5.4万多辆氢燃料汽车。随着政策的推进和“冬奥机遇”,氢能车型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理解和认可,有望迎来中国氢燃料汽车加速发展的分水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将迎来“最佳时机”。
由于国内各地氢能政策的陆续出台,可能会开启一波氢能应用潮,解决氢燃料电池“卡脖子”技术刻不容缓,2月24日下午3点,由氢启未来网主办的氢能大咖分享汇特邀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区销售总监肖鹏永,与您一起讨论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国产化。
往期精选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