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启未来网获悉,4月3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重点围绕氢能电池关键零部件、氢气高压管阀、氢制储运加材料及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氢能装备企业和投资项目,推动形成具备自身特色、具有国内核心竞争力的氢能制造产业集群。2023年引入2个氢能产业链重点项目,投资额超100亿元。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全国领军企业。支持氢能在工业、交通、医疗、社区、用电等领域开展示范探索,到2023年底建成14家加氢站、支持1000辆两轮车开展示范运营。
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
2023年行动计划
制造业是南海区安身立命之本。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制造业当家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做厚南海区制造业家当,结合南海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深入落实佛山市《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以构建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力争全年实现GDP超4000亿元、工业投资超4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3%,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
二、具体工作
(一)坚定不移把“四新”培育成支柱产业
1.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重点围绕氢能电池关键零部件、氢气高压管阀、氢制储运加材料及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氢能装备企业和投资项目,推动形成具备自身特色、具有国内核心竞争力的氢能制造产业集群。2023年引入2个氢能产业链重点项目,投资额超100亿元。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全国领军企业。支持氢能在工业、交通、医疗、社区、用电等领域开展示范探索,到2023年底建成14家加氢站、支持1000辆两轮车开展示范运营。
2.优化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立足医疗器械和中医药基础,重点引导产业往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园、南山大健康产业园集聚。依托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等重点科研平台,发展医药技术应用领域、医药产业服务领域、特色中医药产业及大健康产业,瞄准高值医用耗材、创新医疗器械、药食同源产业、精准医疗服务方向精准补链。
3.加快发展先进半导体产业。积极发展以先进半导体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构建半导体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园、IC设计产业先行区和纳米电子产业先行区“一园两区”的半导体产业空间布局。发挥季华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作用,聚焦特色工艺晶圆制造、先进封测与载板、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和核心部件等四大领域发展,力争2023年新增半导体产业投资超100亿元。
4.加快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招引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战略材料,以及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等。以佛山市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产业园为核心区,拓展生物医用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积极对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引进新材料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
(二)快马加鞭使数字领航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争创全国制造业数字领航标杆区县。出台“数字领航”配套政策。鼓励制造业打造数字领航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2023年挖掘出30个南海区数字化示范场景及工厂。全面推动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单点应用及网络安全保障,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比例达55%。
2.加快数字领航产业集群转型。支持引导机械装备、定制家居、家具、泛五金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现资源优化、协同制造、效益共享,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制造模式。集群最高可获7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2023年,基于产业集群转型成果形成5个以上行业级数字化产品链,培育国家“小灯塔”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三)多元统筹培育以企业为龙头的科技创新联合体
1.鼓励企业构建多元创新联合体。建立健全“以企业找由头、企业为龙头、企业做牵头”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科技龙头企业、创新链关键节点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专业精细研发站等多元创新联合体,年底前培育不少于50家。给予创新联合体最高5000万元的科研项目立项扶持,优先使用科创平台资源和设备,认定为国家(省)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扶持。
2.推动科创平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创新平台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研发机构,科创平台开放设备共享。构建以服务企业为导向的科创平台绩效考核机制,推动科创平台建立一支高素质科技服务队伍,为企业配技术,为技术找企业。发挥“南海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对接作用,达成技术合同交易的,按照交易额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扶持。
(四)持之以恒构建南海智造的人才强区体系
1.持续开展“百万产业人才”培育。鼓励企业定制式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职工教育、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打造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每年开展不少于20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力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专项定制技能培训项目。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支持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参评专业技术职称,获得区级以上劳动技能竞赛相应名次等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最高直接认定二类人才,力争2025年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1万。向企业主体下放职称评审权,试行制定符合科技型企业的量化评价指标。优化职称评审服务。
2.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南海区“大城工匠”、高技能突出人才、岗位技术能手等选拔,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宣传活动。推动校企导师双向流动,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院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服务实践,校企共建10个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0个“大城工匠工作室”。
3.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及团队落地服务,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医疗健康、子女教育、公共配套等人才保障。整合南海鲲鹏人才联盟服务资源,为区内人才、南海籍大学生及在南海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提供专属消费折扣优惠。持续举办“南海鲲鹏人才节”“海外人才归南海”“强国青年科学家”等各类人才交流活动,营造尊才爱才重才氛围。
(五)千方百计把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加速器
1.加速投融对接。擦亮“千灯湖投融汇”项目品牌,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撮合、催化作用,助力企业精准、有效对接以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为核心的区域资本市场。深化“投贷联动”,对投贷联动项目按贷款利息的30%给予贴息支持,最高贴息100万元,按照贷款本金实际损失的40%给予风险补偿。
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政策,2023年帮助中小微企业转续到期贷款规模超200亿元。支持制造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新生产设备,按融资租赁金额的1-2%给予贴息补助,每年最高贴息补助2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设立制造业专属金融产品,力争全年新增企业授信规模不少于1200亿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在股改、证监局辅导、上报材料、上市、融资各阶段分别给予奖励扶持,全过程最高奖励1000万元。
(六)全力以赴以全域土地整治形成集约集群产业用地格局
1.强化工业用地保障。设立3000亩“指标池”,对重点产业项目予以预支指标保障。全年拆除村级工业园面积不少于8000亩,整备连片工业用地9000亩,启动10个以国有土地为主的产业园的整治提升工作。全年出让国有工业用地6000亩以上,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支持产业项目土地用地兼容复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能,推动工业用地转型升级。
2.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明确全面实行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大力推行先租后让,支持有增资扩产需求的优质工业企业以协议出让方式获得工业用地。支持企业租赁产业载体,符合南海区发展方向的产业,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可获租金补贴100万元。
(七)毫不动摇以“十百千”推进“草灌乔”企业体系培育
1.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倍增计划。落实“专精特新万企行”,配备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支持,着力构建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到80家。
2.持续优化“十百千”培育计划。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全力扶持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设定供应本地制造业企业工业用地的最低比例,加强工业领域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力争到2025年培育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10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00家、亿元以上企业1000家。
(八)积极主动发挥产业链作用扩大市场内需
1.推动重点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在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数字转型、资金融通等方面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加快打造“四新”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定期举办产业链协同创新活动,力争2023年累计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不低于60场。
2.建设“产城人文”融合的消费生态圈。强化南海汽车美食嘉年华等特色促消费活动品牌效应,重点关注汽车、家电、家居等优势产业,全年举办超10场促消费活动,拓展“产业+旅游”“产业+展览”“产业+赛事”等消费新场景,打开内需新空间。加快推进南海“1+N”电商产业布局,以大沥镇为核心,动态发展区内电商优势产业,推动直播电商赋能优势产业,打造珠三角产业直播电商之都。
(九)因地制宜以湾区优势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1.推进广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计划三年投入约1.5亿元用于引进培育供应链主体,大力促进进口的业态创新和集聚发展,建设成有国内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装备、大宗商品和农副产品的进口基地。
2.支持企业拓展国外市场。积极发动组织企业、商(协)会参加境外国际展会和重点经贸活动,参加省、市组织赴境外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扶持比例最高达80%;参加境外专业展会,扶持比例最高达70%。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海外优质资产实现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区域化整合。
(十)慎终如始在新起点上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1.拓展部门帮办代办服务。将帮办代办服务拓展到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力争代办服务覆盖“两高四新”产业及“双十”园区企业;推动代办服务进园区、进协会,探索建设产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及工作室,推出清单式、常态化服务,推动高频事项就近可办。打造“粤商通”南海专区,企业可24小时在线反映问题诉求、一键申请融资贷款,并享受扶持政策主动推送等服务。
2.探索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白名单”制度。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对“白名单”企业实施“综合检查预约制”,分类限定检查频次,精准确定检查内容,统筹部门检查行动,统一指导企业整改,从源头解决部门多头检查、重复走访、各自开单的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把推动制造业当家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各部门、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按照职责亲自抓落实。加大区经促局统筹协调职责,强化各部门、各镇(街道)协同推动制造业当家的一线主体责任,协同抓好各项行动的执行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发挥政策资金和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对行动计划内重点平台、重点项目以及各类标杆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重点企业项目用地用能等生产要素供给,加快打造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项目评价体系和人才队伍,加强要素保障。
(三)强化考核监督。把高质量推动制造业当家作为各部门、各镇(街道)重要考核指标,把各项行动的落实情况作为集体和个人创先争优的重要参考。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及时表彰。
(四)强化宣传引导。统筹开展制造业当家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重大项目、创新成果、营商环境等典型,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增强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制造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