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启未来网获悉,11月7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吉林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加快推动“氢动吉林”之“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依托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和先进电解水制氢技术,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和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促进风光等新能源与氢能互补协同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结合储能、制氢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清洁能源项目,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积极推动吉林西部白城、松原地区风电就地制氢、分级消纳,实现风电制氢规模化发展,推动风电就地消纳。预计到2025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2200万千瓦。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山水蓄能三峡”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重视氢电协同;充分挖掘省内消纳能力。
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加快推动“氢动吉林”六大工程之一的“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依托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和先进电解水制氢技术,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和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促进风光等新能源与氢能互补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提高氢源保障。加快推进长春、白城、松原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建设,保障重点示范项目氢气需求。鼓励大型能源企业布局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一批基地项目开工。支持用氢企业和供氢企业签订中长期交易协议,到2025年初步形成区域氢能供应能力。推进新型电解水制氢项目试点示范,提升耦合能力。积极在白城、松原、长春等地推动质子交换膜(PEM)、阴离子膜、固体氧化物电解水耦合制氢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各类技术匹配集成水平,同步开展试点示范,提高制氢效率和强化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电解水制氢技术加快迭代和降本。
专栏11:吉林省“一区、两轴、四基地”氢能发展布局
“一区”:全域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
“两轴”:“白城-长春-延边”、“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
“四基地”: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绿色氢基化工示范基地和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地。
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加快构建清洁化氢源保障体系。围绕氢能产业初期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提升耦合能力,形成区域供氢能力。研发各类电解水制氢技术,迭代降本。
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工程:开展绿色氢基化工试点示范。开展可再生能源合成氨、合成甲醇示范,有效降低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探索下游产品应用与销售,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多元应用生态构建工程:推动氢燃料电池交通应用示范。综合选取经济性、适用性较好的场景,逐步推动规模化氢燃料电池在公交、物流车、农用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提升氢能源系统灵活性。开展氢电耦合试点,实现能源网络高效协同;拓展氢能能源属性应用,试点煤电与燃气轮机项目掺氢、掺氨应用,扩大应用范围。围绕重点城市建设氢基础设施。围绕重点城市打造加氢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加氢站覆盖。依托化工园区、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探索分布式风光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技术路线。
高效便捷氢能储运工程:初步形成区域多元化储运格局。发挥高压气氢储运机动灵活、适合短距离运输的优势,提升高压气氢储运能力,做好氢源与终端需求的衔接。加快探索其他类型的氢气运输方式。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程:抢占氢能装备产业发展先机。利用区位与政策优势,加快装备企业落地,提升自主化水平;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省内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自主化、规模化生产。
氢能技术体制创新工程: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数据化、多元化创新平台。构建系统氢能技术检测体系,建立涉氢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