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BP发布2023年版《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探讨氢能前景
作者:官方 来源:互联网 所属栏目:智库 发布时间:2023-06-07 11:00
[ 导读 ]氢启未来网消息,6月5日,bp中国在官微号上发布《bp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

氢启未来网消息,6月5日,bp中国在官微号上发布《bp世界能源展望》中文版。

据了解,2023年版《世界能源展望》将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情景:“快速转型情景”、“净零情景”和“新动力情景”。这三种情景是就能源转型性质的不同判断与假设以及围绕这些判断的不确定因素,探讨可能产生的影响。

2023年版《世界能源展望》在氢能方面重点指出两方面:

1、低碳氢在帮助能源系统脱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向更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过渡,低碳氢的使用越来越多,有助于实现工业和运输业中难以减排的工艺过程和活动脱碳。

低碳氢的使用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最为明显,通过在难以电气化的场景充当低碳能源载体,推动能源系统加快电气化。在“新动力情景”里,脱碳程度较低,意味着低碳氢的作用相对有限。

展望期前十年左右,低碳氢的增长相对缓慢,这反映出确立低碳氢项目的准备时间漫长,激励使用低碳氢替代成本更低的替代能源也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到2030年,对低碳氢的需求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为3000-5000万吨/年之间,其中大部分作为碳含量更低的替代能源,替代现有的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实现减排,两者作为工业原料,用于提炼和生产氨和甲醇。

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随着生产成本下降和碳排放政策收紧,低碳氢能在难以减排的工艺过程和活动中与现有燃料竞争,尤其是在工业和运输领域,增长速度会加快。2030年至2050年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低碳氢的需求将增长10倍,分别达到接近3亿吨/年和4.6吨/年(35-55艾焦)。

到2050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低碳氢在钢铁生产中的使用约占工业氢总需求的40%,它可以替代煤炭和天然气,既是还原剂,又是能源。氢的其余工业用途是在重工业的其他行业,如化学品和水泥生产,这些也需要高温加热处理。到2050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低碳氢在工业用终端能源总量中约占5-10%。

氢在运输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氢衍生燃料的生产中,氢衍生燃料用于海运(以氨、甲醇和合成柴油的形式)和航空(以合成喷气燃料的形式)中长途运输的脱碳。到2050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这些氢衍生燃料占最终航空能源需求的10-30%,占海运行业终端能源用量的30-55%。其余大部分直接用于重型公路运输。到2050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低碳氢的氢衍生燃料占运输行业最终总能耗的10-20%。

某些氢衍生燃料的生产需要碳中性原料来源。这些可以来自生物源或直接空气捕获。

2、低碳氢以绿氢和蓝氢为主,氢贸易既涉及区域性管道,也涉及全球海运贸易

低碳氢主要是绿氢和蓝氢,绿氢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制取,蓝氢用天然气(或煤炭)制取,同时捕集和封存相关的碳排放。氢贸易通过地区性管道或全球航运进行,具体取决于氢的使用形式。

目前,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生产蓝氢的成本普遍低于绿氢。然而,最近的政策举措(如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和俄乌军事冲突导致欧洲和亚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二者叠加,削弱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这种成本优势。随着技术和制造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可再生能源和电解槽价格的降低,这种成本差异在展望期间会进一步削弱。

因此,到2030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绿氢将占低碳氢的60%左右,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65%左右。其余大部分氢油蓝氢提供,少量由生物能源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BECCS)制取。蓝氢是绿氢供应的重要补充,在某些地区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的替代品,也提供了一种稳定(不变的)低碳氢供应来源。此外,蓝氢的增长还减少了可再生能源从直接消耗的脱碳电力中转移的程度。

氢贸易的性质可能因其最终用途而异。对于需要纯氢的活动和过程——例如工业中的高温加热过程或道路运输中的使用——氢气很可能通过管道从区域市场进口,这反映出纯氢运输成本高昂。相比之下,对于可以使用氢能衍生物的活动,如海运中的氨和甲醇或钢铁制造中的氢源热压铁(HBI),运输这些氢能衍生物的成本较低,因此可以从全球最具成本优势的地方进口。

比如,到2030年,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里,欧盟生产大约70%的自用低碳氢,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60%左右。在欧盟进口的低碳氢中,大约一半是通过管道从北非和其他欧洲国家(挪威和英国)运输的纯氢;另一半以氢能衍生物的形式从全球市场通过海运进口。

报告PDF文件可扫描二维码获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