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至13日,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40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翘楚汇聚淄博齐盛国际宾馆,参加第七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暨2020淄博市先进能源材料论坛,共话储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校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储能技术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过程工业节能增效等战略产业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本届会议堪称国内储能领域的一次盛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储能领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储能技术的进步,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相关产业战略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能够通过此次盛会搭建的良好平台,认真学习相关领域的先进思想和最新成果,为助力淄博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为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新能源领域创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开幕式后,李灿院士作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化学储能: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的大会主旨报告,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生态问题作了深度剖析,提出绿色氢能及其液态阳光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报告内容丰富,为储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山东理工大学张铁柱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邱介山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新能源汽车能源动力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电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应用驱动的性能研究”“储能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分析”的大会报告,分别从新能源汽车、电催化材料、储能系统设计等多个层面,阐述了储能技术面临的困境和发展的机遇。
本届大会以“储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搭建先进储能材料、储能器件、储能系统集成应用领域的权威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设动力与储能电池论坛、新型储能技术论坛、金科力燃料电池与氢能论坛、储能系统与集成论坛、碳材料及其储能器件论坛、物理储能与储热技术论坛、第二届青年储能科学家论坛等分会场,收到会议论文260余篇,举行大会报告50余场、邀请报告140余场、口头报告50余场、交流墙报110余篇。
据悉,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2014年首次召开,至今已举办6届。大会以促进储能科学与技术交流、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对接、提升储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储能青年才俊为宗旨,已成为我国储能科学与技术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