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首次!氢能项目斩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作者:官方 来源:中国氢能源网 所属栏目:实时热点 发布时间:2021-10-30 13:04
[ 导读 ]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公布了27个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3项氢能项目首次入围一等奖,分别为:

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公布了27个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3项氢能项目首次入围一等奖,分别为:

1. 由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舜华新能源”)、同济大学等5家单位完成的《高压加氢站压缩、储存、加注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技术创新一等奖”;

2. 由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联合完成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3.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完成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首次!氢能项目斩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氢能项目逐渐崭露头角

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官网上得知,“科学技术奖”从2019年开始申报评审,从历年获奖项目中不难发现:氢能项目的数量、获奖等级逐年攀升。2021年,《高压加氢压缩、储存、加注关键技术与装备》成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史上首个加氢站相关项目。

首次!氢能项目斩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关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CRES)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英文 “China Renewable Energy Society”,简称“CRES”) 成立于1979年9月,是由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领域涉及太阳能光伏与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发电并网等,是国际太阳能学会、国际氢能协会、世界风能协会成员,拥有各级会员4000余人,曾多次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经济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是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之一。

关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

(简称“科学技术奖”)

“科学技术奖”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发起、设立并承办,奖励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创新类、产业推广类、公益科普类)、科学技术人物奖。

(一)技术发明奖

授予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中,研制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的发明者。技术思路新颖,主要技术有重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明显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可评为一等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技术创新类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科学研究中,发现或者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并得到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或提出创新性思想并获得同行业广泛认可的技术、工艺、系统等技术成果;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

评审委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具备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务,要求具有公正、公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良好职业道德,全程参加评审会议。每年获奖项目数不超过总申报数的 4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氢能将大有可为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曾数十次提及“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方案》提出,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氢能领域,要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科学技术奖”中氢能项目获奖数量和等级的逐年攀升,不仅是氢能技术与应用的“从质变到量变”的升级,更是氢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不可或缺的证明。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信心将亲眼见证氢能大放异彩的时刻。


相关推荐:

捷氢发布首个燃料电池电堆平台

范·摩尔物流公司和德尔海泽公司将首款氢双燃料卡车投入运营

全球氢能需求高达5.2亿吨!绿氢发展仍然滞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