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期待已久的我国碳交易终于上市了。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
所谓碳交易市场,是指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碳交易的开市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倒逼碳排放企业使用新能源和新技术,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氢能作为未来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碳交易的上市无疑将促使我国氢能行业的发展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当前,首批被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总计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这些企业将是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年。目前,其他机构和个人暂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
据预测,全国碳市场市值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如果将电解铝、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石化、航空等七大高耗能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总量预计在80亿吨/年至100亿吨/年之间,我国碳交易规模将超万亿元。这便给予了氢能市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4%,虽然火力发电厂尾气处理极为严格,但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现象。
电力行业被纳入碳市场,火电厂生产超出配额的电量,就需要对超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买单,或者配套CCS/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设备减少排放量,或者改革发电技术,降低发电过程的碳排放量。
其实,碳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电行业之外的非电力化石能源替代,如工业热源、化工原料、还原剂等,如钢厂焦炭。在这些领域中,电力难以起到替代作用,而氢是最有前景的替代途径之一,不会再出现所谓的“氢电之争”。
氢能不仅能作为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使用,而且利用电解水制氢也能够有效解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可能存在的消纳问题,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组合,形成完整的储能解决方案。
目前,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另外11个国家正在制定氢能战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明确,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未来,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年经济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在碳交易时代,氢能产业必将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驶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