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京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很多线路运营,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它靓丽的身影。和传统燃油公交车相比,根本看不到黑烟尾气,即便离得很近也闻不到刺鼻的气味,乘坐其中也更加舒适,让人感到非常神奇。
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让人欣喜的是,北京的天空因此变得越来越蓝。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全年四分之三的天数为优良天,总共276天,这种优良空气的“好天”时间,比去年多了36天。
早在2003年,为实现汽车真正意义的零排放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让人们看到未来车辆的发展方向。北京正式启动“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从德国采购的3辆梅赛德斯-奔驰燃料电池车每辆高达180万美元,按照当时1:8.3的汇率换算,相当于1490万元人民币,可谓天价。每公里氢耗费用更是在100元左右,百公里费用更是达到了1万元,高得惊人。
15年后的2018年,氢燃料公交车再次席卷北京。北汽福田欧辉氢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被公交迷亲切地称为“氢鹰”。续航里程约在500公里,氢加注时间仅需10分钟,和加注柴油的时间差不多。
这个时候,每辆燃料电池公交车的费用已经降到了约200万元,百公里氢耗只有6.7kg/100km,如果按照氢气每公斤30元计算,百公里氢耗在200元左右,已经低于燃油车运营费用。
今年的中国服贸会上,福田欧辉大巴车闪亮登场,它搭载的8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发动机采用全球领先的干膜技术,能量转化率能够达到53%-55%,远超过传统内燃机仅30%-40%的能量转换率,大幅提升了能源效率。展现了双碳政策布局的前瞻性,以及氢燃料汽车技术成熟的自信。
当今全球氢燃料汽车格局可以分为日本、中国、欧洲,三个地区代表车企分别是日本丰田汽车、欧洲氢燃料联盟中的戴姆勒以及中国的福田汽车。
得益于中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的普及,北京公交集团公司的运营车辆已于2016年实现碳达峰。今年还购置了212部氢能源车辆,服务于北京冬奥会。
近年来,北京公交集团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比例超过公交车总规模的80%,综合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连年下降。为满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公交集团加快加气站、充电站(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可以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从无到有,从借鉴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再到突破技术壁垒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出行。
当下,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氢能已经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我国很多领军企业也纷纷加快了对氢能的布局。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2050年氢能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日前透露,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已经在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成果。
据了解,央企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占据着支配地位,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有97家央企。
中石化就是众多布局氢能产业的央企之一,今年的服贸会上,能够清楚地看到中石化规划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的蓝图。氢能已经成为中石化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目前,其年氢气产量超350万吨,约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国内规模最大。到2025年,中石化将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氢能企业。
中国华电集团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同样属于央企。2020年9月,华电集团旗下潍坊发电有限公司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署《氢能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快氢能建设赋能新能源发展,正式入局氢能领域。
氢燃料电池是燃料客车的核心部分,它作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的重要技术路径,已明确为能源和交通领域发力的重要支撑。目前,中国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发展区域。
东部区域以上海、江苏和山东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车研发与示范最早的地区;西部区域以四川省为代表,是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的重要地区;南部区域以广东佛山、云浮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车大规模示范和加氢网络规划较为成熟的地区;北部区域以北京、河北和辽宁为代表,是中国较早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的地区;中部区域以湖北和河南省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重要零部件研发和客车大规模示范地区。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将逐渐由化石能源为主导向清洁能源过渡,氢能的发展对于能源领域节能减排、深度脱碳、提高利用效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氢燃料电池客车只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快速迭代更新,恰恰反映了氢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巨大的发展潜力更是为我国很多大企业指明了方向,氢能社会的广阔未来正在逐渐显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