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大湾区汽车创新论坛“携手先行示范,共创氢能未来”在佛山南海氢能中心举行,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氢能商业化、氢储运技术等热点话题,通过主题报告演讲和圆桌会议互动的方式展开深入交流。
“南海区氢能源发展十四五展望,到2025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要超300亿元。”南海区发改局副局长蔡德权表示,2016年南海区只有2家氢能相关企业,现在有70多家,已经覆盖有制氢、储氢、运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推进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将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成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
燃料电池电催化和膜电极领军人物叶思宇、国际知名燃料电池专家王海江、仙湖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程一兵、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整车开发首席工程师高铁石、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主任赵吉诗和国内首座商业加氢站建设运营负责人李参成等大咖,围绕大湾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针对氢燃料电池重卡汽车广东省如何培育头部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制氢、储氢、运氢技术商业模式等议题进行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世界窗口的重要战略位置,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主力军,无疑是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契机之一,技术创新与实践成为迫切需求。随着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的推进和以氢为核心的储能技术的发展,氢气作为交通、发电和储能三大领域的关键能源气体,重要性不断上升。以氢气为动力气体,以燃料电池为核心部件的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必然趋势。
2019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的仙湖实验室,将通过十年规划,将实验室打造成“五个中心”,即世界氢能与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氢能与新材料技术转移与辐射中心、氢能与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汇集与国际交流中心、国家氢能与新材料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氢能与新材料领域高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形成面向全球吸引和汇聚高端人才的集结地、氢能核心技术与新材料的发源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性新型研发机构。
据仙湖实验室副主任唐浩林介绍,该实验室于2020年3月率先复工复产,至今已经取得光伏制氢与光热制氢关键技术、120KW大功率电堆及其关键材料工程化技术、基于氢燃料电池的多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氢燃料电池测试与安全技术研究等的重大进展。依托这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仙湖实验室2020年申报发明专利24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顶级论文36篇,为创建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积累了深厚的成果基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张柏林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霍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