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重庆市九龙坡区氢能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九龙坡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的2023氢能供应链峰会暨首届成渝氢能产业大会在重庆召开。
本次峰会以“协同共生·构建氢体系”为主题,同研判政策走向,探讨交通、钢铁、化工、储能等氢能应用场景,及以应用为先导的氢能供给体系构建,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现场专家云集,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全球副主席蔡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熊华文,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汪立东,重庆市能源局二级巡视员黄建峰,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副区长廖英等政府、协会、研究院所的20余位专家、领导和30余位企业嘉宾莅临本次活动。
本次峰会以“协同共生·构建氢体系”为主题,研判政策走向,探讨交通、钢铁、化工、储能等氢能应用场景,及以应用为先导的氢能供给体系构建,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峰会吸引了航天101所、中国特检院、中国城燃协会、中汽研、北京交通研究院、北京燃气设计院、亚气协等氢能相关院所、协会,以及中集氢能、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建、国能风电、氢璞创能、博世、AP、法液空、盈德气体、红岩、庆铃、丰田汽车、东风商用车、一汽、重汽、陕汽、准时达、鲜生活、河钢工业、南京钢铁、建龙钢铁、晋南钢铁、新天钢、国鸿氢能、旭阳氢能、金苏化工、海珀尔、中氢气体、正星氢电、渝鸿创能、新日铁、长安民生、新氢动力、明天氢能、彼欧新能源、中新易通、中铁长江、重庆能投、华电重工、上海重塑、液空厚普等超过180余家企业,350余位代表参与。
本次峰会共分三大板块,五场同期活动
本次峰会开幕式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主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全球副主席蔡进在开幕上讲话,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副区长廖英为大会致辞。
刘宇航开幕式主持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
在“十四五”规划中对氢能的提及多达13项并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氢能的产业化应用、向能源结构转型等方向发展。近两年,国家层面围绕氢能推动方面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方案,涵盖了如从宏观层面的《氢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从科研和标准建立方面的《氢能重点项目定向申报以及氢能体系标准立项指南》等、从补贴和推广方面的各项通知和示范项目与示范城市群、从能源、交通和工业等领域的分别的具象型的具体规划发布,可以说是从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方面全面推动以氢为我代表的新能源的技术研发的场景应用,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蔡进开幕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全球副主席
蔡进在致辞中指出,全球绿色发展形势逼人,我国处在从节能减排向能源结构优化的阶段转型,事实上节能空间有限,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势在必行,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国家对新能源的发展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各个地方比如说重庆九龙坡区政策也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支持氢能源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推动氢能源发展的政策力度都在不断加强。
廖英开幕致辞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的经济大区、工业大区,近年来,全区紧紧把握能源变革、产业技术革命趋势,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氢能的政策号召,将氢能产业作为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据廖英副区长介绍,九龙坡区以完善“制、储、加、用”氢能全产业链为目标,以氢燃料电池生产研发为核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聚力打造“西部氢谷”,着力构建绿色化、多元化的氢能供给体系,着力完善高密度、低成本的氢能储运体系,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国家级氢能示范区。
蒋小飞政府推介
重庆市九龙坡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局长
打造氢能多元应用技术示范区,未来的九龙坡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渝经济走廊的发展战略,围绕西部氢谷的发展定位,重点从完善培育氢能产业链条,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深化区域,打造全市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核心发展区。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地,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氢能产业发展重要的空间承载,在区政府的带领下,正在依托传统优势的汽车、铝业产业链,吸引着以氢能应用、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制造等氢能产业生态头部企业逐步聚集,以氢能燃料电池为牵引,形成制氢、储运、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打造和建设“西部氢谷”。
活动现场,中集氢能、清松一嘉、正星氢电等三家氢能产业链企业与重庆市九龙坡区举行现场签约,未来三家企业将就制氢项目、制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生态等方向与九龙坡区展开深入合作。
峰会主论坛环节由“展望篇”、“实践篇”两个篇章组成,对氢能供应链产业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邀请了中集集团总裁顾问郑贤玲担任嘉宾主持。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熊华文、中国石化发展计划部首席专家郭卫军;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总监廖翀、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旭东、中集安瑞科氢能业务中心市场营销总监李俊芳、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平台总监李军等分别在主论坛发表了主题演讲。
郑贤玲主题演讲
中集集团总裁顾问
干勇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干勇院士在会议发言中提出“开创氢能的重卡时代”的主张,他表示中国港口多,港口物流密集、物流量大,目前以柴油重卡为主,柴油车占整个汽车保有量中占的9%左右,但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占比超过68.3%。码头重载600-1000公里,路线比较固定,而且港口多聚集大型钢铁、焦化产业,可先以副产氢做示范,最后绿氢替代。
熊华文主题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熊华文主任指出未来产业竞争、产业变革、技术革命的方向是绿色低碳。绿色低碳里氢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预计到2060年,在双碳目标下氢的供应和需求基本上是平衡的,总体上考虑供需平衡的前提下,氢能需求量基本在1.2亿吨到1.6亿吨区间。对于今后我国氢能产业政策的方向,他认为有两点,一点是要保安全,第二个是要降成本。
郭卫军主题演讲
中石化集团发展部首席专家
郭卫军指出氢能在工业领域应用主要是在炼油、化工方面,占到了80%~90%。交通领域,氢能交通还处于导入期,目前氢能交通消费在2万吨左右。据他介绍绿氢产业发展速度快,成本不断下降。
王聘玺
主题演讲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
她系统介绍了京津冀氢能交通情况,京津冀以城市群为契机,现有五大场景,约近千辆燃料电池货车进行了推广和试点应用。主要用在渣土、矿石钢材和发动机转运、砂石骨料、普货和冷链运输等一系列场景。目前累计用氢行驶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车均用氢里程也达到万公里量级,整体运行水平比较平稳。已经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全链协同保障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一个状态。
廖翀主题演讲
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总监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理事会成员
我们坚定相信氢燃料电池技术是今后重型商用车实现长距离零排放驾驶愿景的终极解决方案。利用强大的、全球的资源和我们本土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一个全面的本土化的支持和服务。同时,迅速推动整个氢动力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国产化。通过强大的系统整合和智能化功能,持续提升系统的效率,降低整车氢耗。
胡旭东主题演讲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旭东指出,庆铃现阶段全系列燃油车已达到国6B标准,实现所有商用车从轻、中、重全系列电动化后,第三条产品线开展了氢燃料汽车的研发和示范推广。他认为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对于氢能车辆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庆铃的生态建设得益于产业上下游的伙伴,包括政府、研发院所、企业等等。
李俊芳主题演讲
中集安瑞科氢能业务中心市场营销总监
中集把氢能战略作为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链布局上分上中下游:上游制氢基本上涵盖从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工业副产制氢,还有绿氢生产,整个制氢端都有布局。在中游储运加两条技术路线,目前来讲短期是以高压为主,高压路线从氢气的封装、储运以及到运输、加注到终端应用,中集都有布局且有自主知识产权。
李军主题演讲
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平台总监
氢燃料车型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优势。长续航可以弥补纯电动续航不足的焦虑。上汽红岩的整车产品规划不仅是有市政环卫、城市物流还有牵引自卸,未来还将规划长途标载而且分不同的功率段,应对不同的场景、客户。按照场景来定义,最后产品更好地赋能终端,同时也希望相应的政策可以助力整车企业产销业务升级。
在“降本增效,氢能储运专场”,来自中石油、航天氢能、中国特检院、北京煤气道石研究院的四位专家分别从液氢储运与应用场景、氨-氢储运与应用场景、掺氢与纯氢管道运输、氢储运装备政策标准发展等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李庆勋论坛演讲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研究院氢能研究所副所长
他指出,国内绿氢绿氨项目以可再生配套为主,比如内蒙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消纳,所以要求各发电企业要自消纳80%以上的电力,大家基本选择生产绿氨或者是甲醇。氨作为无碳燃料,在远洋运输这一块,很多专家有一个大胆的预测,虽然现在全世界氨的产量不到2亿吨,但预计到2050年可能仅仅船燃这一项就有几亿吨的氨需求量。
安刚论坛演讲
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安刚在发言中详尽分析了液氢制取、运输以及在储能应用方面的成本,他指出液氢储能成本更低,而且与储电具有互补性。液氢是大规模、长周期,可以跟下游应用结合的有效储能方式。根据安工判断,液氢的发展路线跟现在的LNG路线是一样的,未来可期。
李翔论坛演讲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气瓶室主任
根据李翔介绍,近年我国氢气长管拖车增长明显,全国的长管拖车大约有3000台套,其中长三角地区大约1050台套;珠三角地区大约400台套;京津冀地区大约400台套。2019年和2020年有开始快速上升,每年增长约400台套。储氢容器主要应用场景是化工的成套装置、制氢工厂和加氢站,目前广东60台套,全国最多,后面依次是河北、北京、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大约是20多台套,跟各个省市的氢能发展规划以及氢能的能力高度匹配。
王洪建论坛演讲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总工程师
他介绍了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输送,另一个是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我国现在天然气的使用量来估算,如果里面掺氢10%,可以消纳30万吨的氢气、1700多亿度的电能,这对波动性能源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影响。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35%的在建可再生能源制绿氢项目,基本上都会把绿氢用于管道掺氢的应用。
来自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李艳敏、北京兴创海珀尔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铁军、四川众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传林针对“氢气运输,如何实现降本增效”为话题进行了对话讨论。对话环节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氢能储运与应用工作组负责人杨春光主持。
在“交通物流行业氢能化专场”,天地汇供应链、河钢工业技术、空气产品公司、鲜生活等企业的嘉宾,围绕干线、钢铁、冷链等氢能车辆应用的核心场景和配套设施建设展开演讲。
纪红青论坛演讲
天地汇集团联合创始人新能源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氢能车辆在长距离、重载方面是有优势的,未来干线货运是氢能重卡的最主要应用场景,有几个原因,一是市场大,能消耗巨量氢;二是排污量大,整个替换是政策拉动型;三是从技术角度来看也有巨大空间。
张二星论坛演讲
河钢工业技术新能源事业部副部长
目前在氢能重卡应用方面存在政策法规标准有所欠缺、配套设施支持力度不够、运营成本虽有下降但仍然无法收支平衡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做氢能推广,包括给大宗物流做保产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从氢电重卡的运营对比分析看,氢能重卡最大的优势是在冬季,京津冀地区冬季正好也是环保管控最严的时候,在这种前提下氢能重卡的效率明显要比纯电动比换电重卡效率高。
张振华论坛演讲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发展总监
关于未来氢能交通应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物流重卡是氢能行业的突破口,第一,重卡对货主来讲就是经济生产的工具;二是重卡销量和房价也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这是让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政策,政策的导向也是推动重卡销售非常大的驱动力。疫情期间重卡的销量又呈现出了逆增长,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政策推动。
张祥阳论坛演讲
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解决方案负责人
二十大中给了我们6项目标,当中有5项都是涉及到整个物流产业。在物流产业当中很重要的涉及到三项,当中都提到了物流如何智慧化,智慧化的发展之路要通过数字化;也提到用绿色化、低碳化的方式实现物流,物流如何进一步去做绿色化这是我们面临的物流行业尤其是冷链行业的重要课题。
氢能交通专场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如何打造面向多场景的氢能交通方案?”展开,来自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解超朋、聚源动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CEO李良军、正星氢电科技郑州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魏乾川、重庆渝鸿创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朱保华、中新易通冷链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司永凯、重庆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国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销售副总郭增杰等七位嘉宾参与讨论。对话环节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氢能储运与应用首席专家刘浩主持。
大会同期,《中国氢能储运与应用发展报告(2022版)》正式发布,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发展脉络、全国氢源分布、氢能供给与需求规模、以示范城市群应用为核心的氢能供应链、氢能交通发展情况,同时收录了多个不同场景的氢能交通应用案例。
(优秀氢能应用案例授牌仪式)
3月23日,作为2023氢能供应链峰会暨首届成渝氢能产业大会的重要序章,“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前沿专场论坛顺利召开。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氢电并行的新能源商用车格局开始显现,在钢铁、化工、城市物流等领域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逐步打开,但加氢设施不足、续航里程受限、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仍旧突出。本次前沿论坛聚焦氢能交通规模化路径探讨,从物流应用场景、续航里程、运营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峰会期间,为加快“成渝氢走廊”建设,九龙坡区与成都新都区召开了“新龙”氢能产业企业工作座谈会。两地发展改革委(局)、经济信息委(局)以及博世、庆铃、厚普、势加透博等10余家氢能龙头企业围绕“成渝氢走廊”建设、新龙氢能产业协同主题,就“新龙”氢能产业现状、区域协作、强链补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配套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对企业关心的氢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落地、应用场景打造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峰会现场,西部氢谷、中集氢能、氢璞创能、中氢绿能、瑞钛管道、上汽红岩、博世、庆铃、国鸿进行了现场展示。
3月25日上午,分会组织与会代表前往西部氢谷、国鸿氢能进行参观交流。
本次峰会聚焦储运与应用,搭建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的对话平台,期待通过行业专家、企业的深度互动交流,促进氢能储运、应用相关法规标准完善,推进交通物流行业氢能应用场景研究与示范应用,引领交通物流行业运力能源革命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信:在政策有效落地、产业链降本以及需求进一步释放的背景下,氢能产业将迎来商业化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