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氢能产业撮合对接会举行 “氢”听合作之声 撮合发展之机
如果问哪种能源清洁低碳又安全高效,“氢能”无疑是最佳答案。在交通、发电等众多领域大展拳脚的氢能产业如今正步入提速“风口”,拥有丰富氢能产业资源的天津如何吸引企业布局落子,把氢能产业做大做强?昨天上午,一场由市工信局主办的氢能产业撮合对接会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工业园区举行,渤化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林德(中国)叉车公司、长城汽车等氢能产业链上下游50余家相关公司和相关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汇聚一堂,共同“氢”听合作之声。最终10家相关企业签署氢能电堆、加氢站、叉车等一批合作项目。
“天津具备每年3万吨的工业副产氢生产能力,意味着可满足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氢能使用。”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主任科员杨鸿旭将本市优势一一道来:无论氢气储-运-充、燃料电池系统,还是燃料电池客车、燃料电池汽车检测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均已布局,产业链雏形形成,且拥有公共交通、城市物流等丰富应用场景。今年年初,天津印发《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天津新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首个加氢母站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一批氢能项目先后在保税区、东丽区等重点区域落地生根。
“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氢能产业尚属起步阶段,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基础较薄弱、多个环节‘卡脖子’技术、产业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现场发言时也直面问题。那么,有没有“破局之道”?随后的“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对话”上对此给出了答案。在主持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云堂的引导下,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总工程师邹泽民、北京氢璞创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洵、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势能源总监崔天宇、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绿动未来副总经理郭增良等代表氢能产业链重要环节的四位企业家,开启别开生面的智慧碰撞与“氢”听。
“天津在国内首创开启燃料电池叉车在港口的示范应用,为氢能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思路。我们要用好龙头优势,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氢能产业集群,把天津氢能向全国推广。”欧阳洵首先抛出行业布局。“还要把先期建设的加氢母站和加氢站的标准化、智能化、安全性做好,给日后建设开好头。”邹泽民表示。崔天宇认为,今年主要解决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卡脖子”技术,“可喜的是,整个产业链上每个关键节点都有企业布局,技术突破需全产业链上下通力合作。”“国家电投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点围绕氢源产输、场景应用等加强天津氢能产业布局,作为集团子公司,绿动未来借助国电投的‘氢能产业基金’为天津发展助力。”郭增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