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打造“东方氢岛”,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作者:官方 来源:中国储能网 所属栏目:财经报道 发布时间:2022-01-03 21:34
[ 导读 ]2021年12月31日,青岛市政府与潍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重点探索燃料电池自卸车、港口牵引车、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

2021年12月31日,青岛市政府与潍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重点探索燃料电池自卸车、港口牵引车、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场景,打造“东方氢岛”,帮助国家实施“双碳”战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表示,“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相比,氢能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通过能源化学加工或转化产生。与化石燃料生产的灰氢以及碳捕集密封技术脱碳后获得的蓝氢相比,可再生能源电解水产生的绿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这是满足碳中和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气需求将接近6000万吨,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占70%,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占中国终端能源体系的10%以上,产业链年产值可达12万亿元。

“目前,大规模制氢仍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行业,各种清洁能源制氢技术仍在不断完善,短期内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的可能性有限。但从长远来看,氢能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能源。”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在“双碳”的目标下,氢能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自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氢能产业重磅规划。在频繁的优惠政策下,氢能行业受到资本的欢迎。

2020年,山东省和青岛市相继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东方氢岛”的战略要求。

其中,《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青岛建设氢能创新研发高地;合理布局氢能装备制造业,培育氢能轨道车辆和船舶研发制造基地、氢能港口机械物流应用基地、氢能热电联供固定、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全力打造“东方氢岛”。

《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实施“东方氢岛”发展战略,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积极建设国际知名氢能城市。青岛依托氢气资源禀赋和化工产业基础,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

截至目前,包括美锦能源、中国石化、青岛港、汉缆股份、金能科技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已在青岛布局氢能产业。

2021年新年伊始,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投产,青岛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正式开通,为青岛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表示,“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投产是美锦能源在氢能领域布局整个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台带动氢能集群发展的重要实践。”

2021年8月5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首车300公斤燃料电池用氢正式出厂,运至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加氢站,标志着山东省“十四五”重大氢能示范试点——青岛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初期工程顺利投入使用。这是青岛炼化首次实现燃料电池氢工业化生产,解决了青岛燃料电池氢源问题。到2023年,该项目预计年产量将达到4500吨,届时将满足青岛“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所有加氢站的供氢需求。

2021年12月29日,青岛港前湾港区加氢站建设项目启动,是中国港口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充装示范运营项目。前湾港区加氢站的建设将大大降低港区车辆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港口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青岛氢能资源丰富优势,建设“东方氢岛”,建设氢进万家示范项目。青岛港董事长苏建光表示,“加氢站作为氢能利用和发展的中心环节,具有重要意义。青岛港将以此为契机,加强项目带动,突出示范引领,全力加快绿色能源在港口的应用,加快氢能港口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外,汉缆股份还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除了氢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外,还开展了关键部件模压双极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汉缆股份已成立青岛汉河氢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通信、电力、医院、数据中心等氢能备用电源和氢能热电联供的研发和营销。同时,它还生产和销售100w-120kw的各种功率电堆。公司的规划目标是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基地。

金能科技的子公司金能化学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氢能综合利用深度合作,提纯、压缩、储存、充装、全面支持氢能交通产业发展,逐步扩大氢能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化工产业链,提高工业副氢附加值。金能科技表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公司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氢能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作为支撑,青岛具有独特的优势。青岛依托氢气资源禀赋和化工基础,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沈萌表示。

往期精选回顾:

绿氢设备:2030年设备需求超过1000亿元

新加坡的氢能发展状况

丁之光:青元気致力于让氢健康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