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重磅规划揭示氢能六大发展方向,关键项目落地或给业内安上加速器
作者:官方 来源:科创板日报 所属栏目:财经报道 发布时间:2021-12-12 21:42
[ 导读 ]氢能行业最近不断收获优惠政策支持和重点项目突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揭示了氢能的...

氢能行业最近不断收获优惠政策支持和重点项目突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揭示了氢能的六大发展方向,突出了对绿氢的更加重视。业内预计绿氢下一步将加快发展,或将在新型污染物处理技术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前,11月30日,中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业内专家指出,氢能行业是否行不行,取决于绿氢的平价速度,一系列政策规划和重点项目有望加快氢能行业的发展。

优惠政策继续推进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氢能六个方面,即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能多元化利用;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示范工程;鼓励氢能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开发氢燃料燃气轮机、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高效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设备;开展绿氢开发利用等新型污染物处理技术设备基础研究;促进绿氢炼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这方面,某行业研究员表示,这可能是氢能顶层设计的一部分。规划明确提出可再生能源电解氢示范项目,预计可再生能源电解氢将迎来巨大发展;整个规划更加关注绿氢,一般来说,绿氢是方向,灰氢是过渡,但规划表明,绿氢应加快发展,绿氢的开发利用将在新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氢能设备中,超高压氢气压缩机单独提出,预计下一个超高压氢气压缩机将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不排除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八大件,将增加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鼓励氢能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

氢能产业链较长,上游制氢是发展的短板

国电投氢能首席专家柴茂荣表示 ,粗氢价格很便宜,不到10元/公斤。但是到了加氢站,差不多涨了8倍。终端氢气为50-80元/公斤。产能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一,年产量近3000万吨。应用方面,基本用于石油精炼、加氢重整、合成氨、甲醇等,而燃料电池中使用的高纯氢不到1/100。

需求方面,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数据,2030年碳达峰时,中国年氢气需求将达到3715万吨,约占终端能源消费的5%,可再生氢产量约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

据调查,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长、分散、复杂,氢能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氢生产与供应;中游:氢储存、运输、加注;下游: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及燃料电池应用。

氢能上游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绿氢有很高的增长空间,因为它根本没有碳排放。但目前国内氢气生产主要来自石化企业灰氢资源,成本优势低,蓝氢已成为灰氢向绿氢过渡的重要阶段。

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相对较小,化石能源制氢仍然是氢气的主要来源。根据IRENA的测算,世界上只有4%的氢来自电解水制氢,其余来自煤炭、天然气和炼油领域。

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下,我国煤制氢占60%以上,电解水制氢占不到2%。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柴茂荣表示,制氢成本高,仍是行业发展的短板,供应链体系相对分散。

符合燃料电池标准的国内氢气提纯企业规模小、设备规模小。目前,我国氢气提纯、压缩、运输成本已达到制氢成本的3-5倍。在上游制氢方面,包括整个运输和运营成本,制氢成本不得超过15元/公斤,以满足产业量化发展的要求。

中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绿氢制备成本的关键在于新能源发电的电价和电解槽,分别占50%和40%,其中以电价为主要成本。制约绿氢发展的因素是成本,因此降低电价和电解槽成本是我国绿氢工业化和规模化的两个核心环节。目前,光伏制氢是绿氢发展的主要途径。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最近正式启动,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预计2023年6月竣工投产,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取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

柴茂荣表示,在降低成本方面,光伏制氢成本有望在2025年取得突破,达到每立方米1元左右的水平,迎来大规模发展。然而,光伏制氢主要布局在阳光明媚的新疆和内蒙古,在长三角东南沿海地区使用氢气,因此氢气运输成本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指出,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撬装车或专用瓶(换瓶)将氢气送到各子站,可以降低每公斤30-50元的成本。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电价成本有望下降。另一方面,光伏制氢可以作为解决光伏发电消耗的重要途径,起到储能的作用。此外,碳税还将为光伏制氢带来竞争力。

据宝丰能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公司正在建设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本项目采用单个产能1000标方/小时的高效碱性电解槽制氢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氢气压缩和储存设备,年产量2.4亿标方绿氢和1.2亿标方绿氧。目前已投入运营10台,全部于今年年底前竣工投产。

据北京某氢能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电解槽单位成本为2500元/W;随着槽体更大、制造工艺更好、技术环节改进和材料优化,预计将降至1300元/W。届时,绿氢成本将从2020年的30.8元/公斤迅速降至16.9元/公斤,实现与灰氢的平价。一旦实现上游原材料的平价前景,就意味着氢能的大规模产业化铺平了道路。

制氢板块利润规模巨大

除了制备环节,储存、运输和终端应用也有很大的成本改进空间。目前,随着氢气管和加氢站的快速建设,未来成本有望下降。

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从2020年到2030年,系统成本每年下降约14%。从长远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仍将是氢能市场的主要增长力量。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制氢行业最具投资价值,氢收入利润规模大,投入产出计算相对简单。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目前中国年氢消费量超过3000万吨,中长期有望超过1亿吨。如果按照20元/公斤的销售价格和5000万吨的销售规模估算,中长期也将是万亿元的能源市场。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表示,未来清洁能源出路的关键在于绿氢。氢能利用效率高,无污染,能与多种能源耦合,可以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相关公司标的梳理:

致远新能(液氢供气及液氢储罐):公司主营车载LNG供气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启动对氢能源相关项目的研发,目前对液氢供气系统及液氢储罐已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美锦能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控股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企业-飞驰汽车,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厢式物流车、轻中重卡等商用车。

京城股份(储氢气瓶):公司所生产的35MPa高压储氢气瓶已批量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燃料电池备用电源领域。

康盛股份(氢燃料整车):公司从2016年开始研发氢能源商用车,2018年到2020年每年均有氢能源商用车的交付。

中泰股份(制氢):公司为深冷装备龙头,产品包括氢气分离装置,拥有氢气提纯核心技术;公司已在氢能源的制氢-储氢-加氢站全产业链有所布局。

凯美特气(制氢):公司已形成每年生产2万吨高纯氢气的生产能力。

上海石化(制氢): 公司目前氢气产能约23万吨/年,供氢中心于9月28日建成。

金能科技(制氢):金能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丙烷脱氢副产氢气,目前一期一条线可提取氢气3.5万吨左右。

雄韬股份(制氢):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同时公司已经在低载铂量催化剂、膜电极、铝制氢等各个领域自行投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宝丰能源(制氢):2020年4月20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开工建设的一体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项目。

新奥股份(制氢):在辽宁葫芦岛开工建设公司首个氢气供应项目,利用天然气经过加压脱硫及转化,再以变压吸附提取氢气,同时参股投资上海加氢站建设。

往期精选回顾:

韩国的UNIST研究者们发展了新的利用海水储存氢气的方法

宁夏氢能产业发展迎来利好消息

液态阳光加氢站应用示范项目发布会召开

二比一:绿色制氢的单原子二聚体电催化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