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下,氢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孕育的多种投资机会,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机构分析指出,在当前的氢能产业中,应用端氢燃料电池有望率先受益。
氢能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10月19日,在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氢能、储能等多个前沿技术和产业转型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是规划一批未来产业。基于此,未来科协系统将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氢能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赵东表示,在“双碳”政策目标指引下,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将进入增量发展阶段。特别是氢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终极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引导、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成熟、成本下降的推动下,氢能源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政策方面,氢能相关利好政策频频出台。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重点关注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终端利用等全产业链。分析判断行业发展形势,深入探讨氢能产业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多元化示范应用。在地方层面,上海提出了到2023年实现加氢站产值规模1000亿元、推广氢燃料汽车1万辆的目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体来说,围绕风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发展方向,加强对核心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规模应用等的支持。此外,温州、大连、郑州、佛山、芜湖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了发展氢能产业的相关政策。
银河证券认为,在当前政策引导下,氢能发展前景广阔。今年先后发布了多项重量级文件,提出氢能发展前景。多地发布“十四五”氢能产业规划,布局未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的政策都体现了对行业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氢能产业正在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测算,203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3715万吨,2060年将增至1.3亿吨左右。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美元。天风证券认为,氢能市场受下游需求驱动,上游制氢技术的突破将成为产业链纵向联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投资层面实施,主要涉及上游制氢环节、中游储运环节、下游应用环节三个层面的机会。
相关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赵东表示,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快布局氢能产业链,积极推动氢能“制储输”全链发展。目前具有年产350万吨制氢能力,占全国制氢量的14%。此外,全球第二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建成,具有布局氢能产业的天然优势。“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同时,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将为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提供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供应、汽车加氢和加氢站运营保障。
据国务院国资委数据,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布局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已实现多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事实上,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上市公司也在逐步布局氢能源产业。比如隆基、阳光电源、宝丰能源等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都在争相布局光伏制氢。长城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车企纷纷增加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此外,中集、中泰、潍柴动力、亿华通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制氢、氢储运、氢燃料电池。10月19日,昇辉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相关工作,预计2021年开始试产销售;雪人股份近日还透露,公司正在寻求与氢能方面的合作。
该机构指出,一直以来政策利好频发的氢能源,迅速进入了资本市场的视野。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城市被列入首批氢能示范城市名单后,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相关企业将有机会充分受益于此。
开源证券指出,在“双碳”愿景下,中国能源结构将从化石能源逐步向清洁能源转变,氢能正在快速渗透到工业、交通、建筑、发电等领域。现阶段,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是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联证券分析师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助力交通实现深度脱碳,将率先应用于商用车,尤其是重卡领域,与纯电动汽车实现差异化场景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燃料电池产业在我国呈现快速启动态势。其中,氢燃料电池轻型电动汽车、家庭社区电池等多种氢能应用场景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预计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
往期精选回顾: